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 综合
  • 股票
  • 板块
  • 嘉宾
  • 课程
  • 基金
  • 经理
  • 说说
  • 快评
  • 消息
  • 好看
  • 话题

fintech冲击 平安银行借APP重建移动端生态体系

股票智投 来源:股票智投 17-07-13 13:38

fintech冲击 平安银行借APP重建移动端生态体系

  消费金融领域的不断扩张,正在蚕食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线,凭借丰富的场景优势,对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很大的压力,快速布局移动端成为了各大银行夺回互联网阵地的重要战略。近期交通银行发行了首张电子信用卡,而平安银行将信用卡APP业务整合进入口袋APP,目前平安银行APP已涵盖借记卡、信用卡和橙子银行平安银行移动端的优势正在重新构建。

  观念转化 银行从销售到服务转变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介绍,目前平安银行已经把整个零售以前的三个工具信用卡、借记卡、橙子银行合并成一个口袋银行,实现了流量和服务合并。

  除了平安银行内部业务打通之外,平安银行还把集团一些用户相关的脱敏合规数据跟银行打通的工作。这样银行不仅可以看到用户银行行为数据,还可以通过集团数据更准确对客户的资产、行为进行一些判断。“过程中交叉服务,我们已经淡化了销售的概念,我们叫做服务的概念。”谢永林这样看待银行新业态。

  谢永林相信,金融人士和互联网尽快融合,多个统一与融合,将大幅提升银行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谢永林提出了“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策略。对于零售转型,谢永林亦充满信心,“我们目标是把口袋银行APP变成中国零售银行里面最好的APP。”谢永林也指出了传统银行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传统银行完全依托网点、依托面对面服务,没有办法快速发展零售业务。

  按平安银行的策略来看,科技是实现经营目标的第一要素。据了解平安银行在IT、产品、技术、互联网体验等方面已经拥有500多人的团队力量,平安银行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充分调动集团资源,改变传统的产品及服务模式,可以使零售业务得到超常规的发展。谢永林指出,APP做得好将会减少对线下人工依赖,同时也支持平安线下人员的服务质量。

  数据显示,自5月20日平安银行新口袋上线至今,累计下载设备数850万,其中约有300多万为新用户,剩余旧口袋约45%的客户完成迁移,旧信用卡约85%的客户完成迁移。新口袋高峰达到每日190万活跃人数,对比老信用卡增长约40%。平安银行新口袋的再度启航,实现了多应用整合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强化平安集团的科技属性,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实际上,平安银行在转型过程中一直遵循“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原则。

  APP资源整合或帮助银行构建新生态

  对于平安银行来说,除了创新金融业务之外,平安银行对传统金融业务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布局,这其中就包括将平安信用卡APP装入银行的口袋APP。

  银行机构在业务层的障碍往往来自行内高昂的沟通成本。平安银行通过整合业务线APP的做法,降低了行内的沟通成本,并将用户数据重新进行整合,建立更加完善风控模型的同时也加快了适应年轻人需求的步伐。年轻用户的经营与研究是各家银行在针对消费业务时研究的重点,年轻用户经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驯化后,对“有趣,好看,占便宜”产品的偏好已经难以被传统手机银行的古板满足。因此银行机构急需能够针对年轻用户的喜好而快速迭代运营的生活消费类APP ,而后者是信用卡APP天然的孕育场景。

  另外,作为银行互联网生态圈基石的APP,在满足年轻人需求拉近与用户距离的同时,还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尤其对于平安这类大型金融集团,银行APP还兼具其他如券商、保险等相关兄弟公司的业务拓展功能,智能投顾、会员体系等几乎覆盖了用户的所有需求并增强了使用黏性。在金融智能化、互联网化的大趋势下,平安银行零售战略转型对口袋银行提出更高的要求,口袋银行作为客户经营服务的主要战略性载体、战略性渠道,需要发挥海量获客,提升粘度,促进经营的作用。

  来源:证券时报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