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四晚上应朋友之邀,一起去考察了一家精酿啤酒屋。朋友觉得明年是世界杯,到时候看球喝啤酒的年轻人应该会很多,因此也想开一家。考察之后,笔者就提醒朋友,这家啤酒屋的成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很难复制。因此再新开一家类似的店还是要谨慎。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事例都有自己独特不可复制的一面。就像近期的证券市场,虽然之前笔者就反复强调了未来整个市场中不太会出现指数型的机会,而个股的结构性行情将贯穿今年的三季度,甚至是整个下半年。而具体到板块和个股的**方面,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却是一个“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是选择近期强势板块回调的机会,还是跟风去追涨当日市场的热点板块,或者说蛰伏于目前还处在低位的板块?
因此在今天的文章中,笔者觉得在分析未来市场的趋势,或者展望什么热点板块的意义并不大。眼下很多投资者需要不仅仅是一个热点板块,而更需要的是如何应对当下市场的“方法”。因此今天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笔者给大家总结了“三看三不看”的“方法论”。
「市场逻辑」
其一,不看指数看个股
在当下市场中,所谓的“不看指数看个股”有两层含义。其一,在这个位置上面无论是主板沪指,还是双创指数不仅中短期内出现指数型机会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这些指数未来出现风险的概率反而更大。主板沪指在3500点一线震荡后,未来出现震荡回落的可能性偏大;而双创指数更是已经出现了阶段性头部的特征。其二,目前无论是双创指数,还是主板指数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的客观情况,在7月15日沪深两地市场大幅上涨的过程中,却只有三分之一的个股出现上涨;而在7月16日市场震荡下跌中,仍有近1800家个股上涨,54家个股涨停。由于当下的主板指数和双创指数,受到权重股的影响太大,因此当下参考这类指数并不能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因此不建议过分关注各类指数。
其二,不看涨跌看趋势
在近期市场中,所谓的“不看涨跌看趋势”也存在两层含义,其一对于每天市场涨幅前列中,突然出现活跃的题材和板块并不要过分关注,如7月15日盘中出现了金融三兄弟集体活跃的情况,然而在第二天盘中这些金融个股又出现了集体哑火的现象;此外还有受7月15日晚间消息刺激,第二天高开的上海本地股盘中都出现了冲高回落;其二对于近期的一些强势个股,一旦出现短暂的调整或回落,只要整体趋势还在,就不要轻易断言整体行情的结束。如7月15日整体活跃的稀土和7月16日整体活跃的军工板块。而这类个股趋势没有破坏的主要原因,恰恰就是因为运作在其中的资金并没有出现整体撤*的迹象,此外一旦震荡回落后,还会引发其他增量资金的介入。
其三,不看高低看成长
通常很多投资者,对于股价高低的判断有两个标准。其一是看绝对值,如果股价已经达到了几十元、上百元的时候,通常就会有投资者认为高了;其二是看相对值,看看该股近期的整体涨幅已经多少了,同时也会看当下的股价在历史上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整体涨幅很大,或者股价处在历史高位,就会有投资者也认为高了。这些标准其实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是要看所处的市场环境。从2017年以来,沪深两地市场不断出现个股的结构性行情,已经不断地打破很多投资者的认知。因此在当下的市场中,只要未来该股的成长性可以消化当前的高估值,笔者认为当下有些高位的个股,在下半年还会不断创出更高的新高。
「热点策略」
虽然上面写的“三看三不看”是一种方法论”,但是在当下的市场中,这些原则更有益于打破很多投资者的传统“认知”。眼下市场中有看多者,觉得未来指数能突破年内新高,甚至还能到达更多的点位;当然也有看空者,觉得未来指数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大。而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不仅无益于我们当下的操作,而且还有可能因此错失下半年的个股机会。
在前几天的文章中,笔者不断强调震荡中要关注军工板块的机会,而在7月16日盘中军工板块出现了全面活跃的走势,不过笔者认为未来该板块仍存在继续震荡走高的机会,重点可以放在航空和军工上游原材料公司中;此外在下周市场中还可以对于化纤和建材建筑类板块进行重点关注。同时下周后半周还对于新能源车板块也存在止跌回升的机会。
从业24年以来,笔者不仅从事过证券行业中各种类型的工作;而且也接触学习过股票分析的各种方法和理论。而最终笔者认为,无论是从事分析,还是投资工作的话,都不能妄想用一种方法或者理论在股市中“包打天下”。证券投资更多的时候是一门哲学,需要每一位投资者建立自己的“方法论”。而有了自己的“方法论”后,才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希望每一位投资者,都能建立起自己投资的“方法论”,成为战胜市场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