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情不振的情况下,管理层仍然加速IPO,这在投资者看来,管理层只重视融资,而不重视投资,完全不顾及投资者的利益得失。因此,这种做法很容易对投资者的信心构成打击,从而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用脚投票,进而加剧行情的下挫。
►最近一个时期,市场围绕着IPO之争愈演愈烈。一方面,基于A股市场行情的低迷以及IPO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以韩志国为代表的一方,呼吁放缓IPO进程,甚至叫停IPO;另一方面,以经济学家向松祚为代表的一些大腕大V以及主流证券媒体,反对IPO暂缓与叫停,主张加快IPO步伐,表示IPO对股市行情并无影响。
►而在双方之争中,主张加快IPO步伐的声音显然更加响亮。但韩志国明显更受投资者的拥护,成为投资者的代言人。以至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不能不正视韩志国的声音,特意邀请韩志国于5月24日共进午餐。而且在这次午餐之后,证监会也确实放缓了IPO的步伐。5月26日核准了7家IPO公司的首发申请,低于之前每周不少于10家的数量,6月2日核准的IPO公司数量更是降到4家。不过,由于市场反对放缓IPO的声音激烈,6月9日证监会核发IPO公司的数量又大幅反弹到8家,但仍然低于“常态化”发行下的每周10只。
如何看待IPO对股市行情的影响?
►那么,IPO对市场行情到底有没有影响?或者说,如何看待IPO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呢?以本人之见,IPO对股市行情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否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对市场供求规律的否认。
►IPO之于股市的关系是一种供求关系。在市场资金一定的情况下,IPO的过程其实就是增加市场供给的过程,IPO越快,发行数量越多,股市的重心就会越发下移。这是供求规律决定的事情,也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当然,要想减少IPO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就必须增加股市需求方的力量,即为股市引入新的投资者,引进新的资金,使需求方的增加与股票供给的增加相匹配。
►但现在股市所面临的情况是,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的股市三波股灾之后,投资者的信心受到重挫,股市根本就没有经过休养生息,股市资金一直处于流出状态。不仅大量的投资者从股市撤离,而且大小非套现,上市公司再融资都向股市张开了血盆大口。整个A股市场失血严重。在这种情况下,IPO又从去年四季度开始进入加速发行状态,尤其是从今年开始,IPO更是进入高速发行阶段,每周核准发行的IPO公司数量不低于10家。如此一来,股票重心如何能不下移呢?又怎么能说IPO对股市行情没有影响呢?
►当然,从现阶段来说,由于证监会对IPO公司的融资额度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同时也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再融资也予以了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IPO对市场的冲击。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认为,IPO对股市行情没有影响。因为这种IPO对市场的影响除了资金上的分流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投资者心理上的冲击。因为在行情不振的情况下,管理层仍然加速IPO,这在投资者看来,管理层只重视融资,而不重视投资,完全不顾及投资者的利益得失。因此,这种做法很容易对投资者的信心构成打击,从而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用脚投票,进而加剧行情的下挫。
►而更加重要的是,目前的IPO制度存在重大缺陷,给股市带来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新股发行成了限售股的生产机器。因为根据现行的IPO制度,任何一家公司发股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不少于三倍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而公司股本达到4亿股的,其限售股的规模更是9倍于首发流通股的规模。而这些限售股将会在一年之后或三年之后进入市场流通。而且这些限售股的成本又十分低廉。因此,一旦这些廉价的限售股流通套现,股市就成了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由此带给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今年5月第一创业限售股的解禁,其股价急挫了近50%,投资者因此蒙受的损失是惨重的。而当下的新股发行仍然还在一批又一批地生产着大量的限售股,投资者不能不对这样的IPO制度感到畏惧。这也是导致投资者对IPO加速发行感到恐惧的原因。所以投资者反对IPO加速发行,希望能放缓IPO步伐,甚至能够叫停IPO。
►当然,面对IPO加速发行,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个股行情都会全军覆没。比如,当下的“漂亮50”行情,这其实是在行情低迷情况下出现的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行情。不过,尽管有“漂亮50”的出现,市场也不能因此否认IPO发行对股市行情的负面影响。毕竟与“漂亮50”相比,“要命3000”更代表了股市的主流,更代表了最广大投资者的命运。
从监管角度看IPO
►所以,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监管者需要正视IPO对股市行情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股市行情低迷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新股发行的节奏,减缓IPO对股市行情的冲击。实际上,在新股发行节奏的把握问题上,管理层完全可以将新股发行节奏与行情的发展挂钩。比如,上证指数在2500点以下停止IPO;2500点以上到3000点以下,每天平均发行的新股不超过0.5只;往上每500点指数为一个区间,每个区间每天增加0.5只新股发行数量。即指数在3000点到3500点,每天平均发股1只,3500点到4000点,每天平均发股1.5只,依此类推。这样新股发行既考虑了市场的稳定,也给了投资者明确的预期。尤其重要的是,根据这种做法,管理层不会片面追求新股发行,管理层要想多发新股,就必须把股市提振上去,以此达到融资与投资的“双赢”。
而从股市的长治久安来说,管理层在调节IPO节奏的同时,还必须尽快完善IPO制度。比如,通过当下对《证券法》的修改,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让上市公司告别“一股独大”的局面,使股市不再成为限售股股东们的提款机。如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33%以内,将首发流通股的比例提高到50%,以此避免新股发行成为限售股的生产机器,减缓新股上市后由于大股东等重要股东的减持而给市场带来的冲击。而这种IPO制度的完善也是有利于减缓IPO对股市行情的冲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