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莆田鞋是假鞋的代名词,在百度搜索框内输入“莆田鞋”三个字,最先跳出来的是“莆田鞋与正品的区别”。但是,在“莆田鞋”集体商标获批之后,这种情况或许会有所改变。
“莆田鞋”商标注册证
“莆田鞋”集体商标是全国首个以地级市命名的集体商标,其注册人不是别人,而是莆田市鞋业协会。企业创立品牌总是希望品牌形象是正面的,而“莆田鞋”早已是恶名远播。尽管如此,莆田市鞋业协会仍然以此为集体商标,可见莆田市鞋业从“造假”转型到“造真”的决心。
年产鞋近14亿双,却无知名品牌
鞋业是莆田市的支柱产业,据悉,目前,莆田市共有4200多家鞋企,50万从业人员,产值超千亿。2021年,全市鞋产量为13.9亿双,可以说,莆田市一年生产的鞋子,勉强够中国人一人一双。
不过,尽管莆田市有4200家鞋企,但是真正叫得上名字的,没有一家。这与莆田鞋业的发展历史有很大关系。
NIKE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于接近台湾,福建莆田编程台资企业及名牌代工企业的迁驻内地的登陆点,以NIKE为代表的国际大牌相继在莆田开设代工厂。代工厂说白了就是血汗工厂,利润的大头被品牌方拿走,只有小部分留给了工厂。随着国外鞋企在莆田建立越来越多的代工厂,莆田鞋业的生产流程逐渐完善,鞋业也慢慢成为莆田的支柱产业。
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订单有限,利润又很低,为了追求高利润,莆田人在代工厂的主业之外,做起了仿制大牌的副业。制鞋不像是半导体,它的科技门槛很低,有图纸,有材料,稍微有点技术就能做出来,虽然很难完全一样,但是做出七八分像还是比较容易的。
更重要的是,一双仿制鞋的利润大概是一双代工鞋利润的三倍。马克思曾说:“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仿制鞋与代工鞋利润相差如此之大,自然吸引很多企业争相生产。从此,莆田鞋业就走上了仿制的道路。副业也成了很多鞋企的主业。
仿制鞋的利与弊
对于仿制鞋我们不能一味的批评,它是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对于莆田,仿制鞋是有利有弊的。利的一面是,它能够推动莆田制鞋业制造水平的提升。制鞋业的门槛不高,不代表它没有门槛,而模仿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始时,这种仿制确实是粗制滥造,一眼就能分辨。但是随着仿制水平提高,仿制的越来越像,甚至有的专柜都分不清真假,有的假鞋甚至比真鞋质量还好。
2020年,时任莆田市市长的李建辉曾公开讲了个段子:一双耐克鞋穿两年就坏,是真耐克,如果穿三年才坏,那就是莆田造。
由此可见,在仿制外国品牌的过程中,莆田积累了真正的技术。有了技术,自然是不愿意只干仿制的活,但是转型之路异常艰难。这也是仿制带来的最大弊端,它在初期成就你,但是行业到了一定的瓶颈,它又会反过头来限制你。
不是没有仿制企业愿意转型,而是它们无法承受转型失败带来的损失。自主设计不仅耗时耗力更耗钱,在没有打响品牌之前,很难赚到钱,而且面临巨额亏损。在权衡利弊之下,这些鞋企最终选择赚仿制鞋的钱,至少这笔钱是很稳定的。
晋江鞋企的成功对莆田鞋企有哪些启示?
说起晋江鞋企,很多人都没有影响,但是一说到安踏、361度、鸿星尔克等,大多数人耳熟能详。没错,这些国内的知名品牌都是晋江的鞋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晋江鞋企遭遇过莆田鞋企同样的问题,代工生产利润微薄,再加上国外订单减少,企业是举步维艰。不同的是,晋江人痛定思痛之后,大力发展本土品牌,安踏、361度等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据悉,在一年利润不足400万的情况下,安踏砸下80万重金,请孔令辉做品牌代言人,逐步在全国闯出了名堂。
莆田鞋品牌:沃特
实际上,莆田鞋业也有自己的品牌,比如玩觅、沃特等,但是这些品牌出了当地,没几个人知道。
莆田虽然被称为“鞋业之都”,年产值超千亿,但是放在4200家鞋企上,每家鞋企只能算是中小型企业。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很小,想要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才异常艰难,不仅是研发设计能力欠缺,抗风险能力同样很差,承受不了风浪。
而自主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没有打出名堂之前,难有收益。因此在有了“莆田鞋”集体商标之后,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我们国内的企业起步比国外晚,很多都是从模仿逐步走到自主创新。莆田鞋,经历过岁月的沉淀和技术的积累,他们的技术是有目共睹的,走出自己的品牌只是时间的问题。
曾经,莆田鞋仿制名牌鞋;未来,莆田鞋就是名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