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以芯片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能否破茧成蝶,已成为我国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但自武汉弘芯半导体暴雷以来,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造芯运动逐渐趋于理性,市场也看清了芯片是一个不能急功近利,需要脚踏实地的行业。
如果说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烂尾,是芯片行业内部的乱象代表,日前芯片大基金的风暴旋涡,则是揪出了资本市场打着“国产芯片崛起”幌子的蛀虫。
从产业端,到资金端,当芯片行业彻底清除了体内体外的“毒素”后,真正的考验也就开始了。
芯片大基金,陷入风暴旋涡
过去几年,在全国造芯热潮下,芯片概念股是资本市场的宠儿。作为市场上最重要的产业投资基金之一,芯片大基金的动向,一直是芯片板块涨跌的风向标。
所谓芯片大基金,全称叫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于2014年9月成立。发起基金的巨头均为“国字头”的实力企业,包括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
据阿牛智投查阅,公开资料显示,芯片大基金重点投资的领域有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2018年,大基金一期基本投资完毕,规模超过1300亿元。
大基金二期基金成立于2019年10月,规模超过2000亿元。有资料显示,在2021年A股市场芯片概念板块整体上涨期间,大基金减持频繁,中芯国际、兆易创新、长电科技、晶方科技、通富微电等公司均被大基金减持,全年在二级市场累计减持规模超过79亿元。
逢低抄底,逢高套现,从投资角度看无可厚非,但作为国家芯片大基金,频繁在二级市场减持,造成股价波动,引起股民跟风,就显得非同寻常了。果不其然,7月中旬以来,芯片大基金多位高管落马,吹响了芯片领域金融反腐的号角。
据官方媒体报道,7月17日,大基金管理人、华芯投资原副总裁路军被查;7月28日,大基金总裁丁文武被查;7月29日,芯片大基金深圳子基金合伙人王文忠被查;7月30日,大基金“80后”投资部高管杨征帆被调查。此外,工信部原部长肖亚庆、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紫光集团前总裁刁石京也纷纷被查。
不难看出,过去几年中,在爱国情怀加持下,在投资半导体热情加持下,一些人混水摸鱼,没有将资金赋能到实体产业,而是弄虚作假,中饱私囊。而这次的芯片反腐行动,虽然将芯片大基金推向了风暴旋涡,却也给整个半导体投资领域打了一针“清醒剂”,让肆无忌惮用“中国芯”制造噱头的资本回归理性。
八年造“芯”路,并非一无所获
此次的芯片大地震引起芯片行业广泛关注,但平心而论,自2014年芯片大基金成立以来,金融资本8年来对半导体行业的赋能并不少,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也并非一无所获。
首先,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半导体行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点掌财经数据显示,国产芯片板块是自2019年疫情发酵以来,少有的业绩逆势爆发板块。2022年上半年,板块平均收入45.15亿,同比上升65.98%;平均毛利率21.98%,同比上升2.66%;平均净利润3.23亿,同比上升86.65%。
国产芯片板块近年营收情况
来源:点掌财经
其次,在企业和科研机构努力下,国内芯片自给率、设备国产化率都在不断攀升。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器件2797亿个,数量同比下降10.4%。
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下降的背后,主要就是因为国产化率的提升,而国产芯片自给率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提高。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半导体厂使用国产化设备占比为27.4%,较2020年16.8%的国产化率提升了10.6个百分点。2022年,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进口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6828台,同比下降16.2%。
可以说,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国内半导体企业遭到技术封锁和芯片限制的境遇下,中国芯片产业始终没用放松前进的脚步,彰显了强大的韧性。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也有反映。
尽管上周末掀起的芯片大地震持续发酵,但8月1日开盘后,芯片板块强势走高。阿牛智投数据显示,截至周一收盘,国产芯片板块涨1.43%;汽车芯片板块涨1.19%;科创芯片板块涨2.11%。
国产芯片板块周一涨幅前10名
来源:阿牛智投
在国产芯片板块中,当日共有268只成分股收涨,其中37只成分股涨幅超5%,8只个股涨停,广信材料和新劲刚以20%的涨幅并列第一。
资本市场的强力表现,无疑是给芯片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相比网络上对国产芯片的吐槽,我们更应当看到“中国芯”积极向上的一面。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烂尾事件爆发后,国家加强了对芯片行业的监督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严控半导体制造的投资项目,建立了“早梳理、早发现、早反馈、早处置”的长效工作机制,降低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风险。
如今,通过这次反贪行动,政府也对资本市场发出了强烈信号,未来势必会对芯片大基金加强监管,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让市场资金有效赋能芯片产业。
可以说,从几年前的“全民造芯热”,到现在的脚踏实地,国产芯片从项目端到金融端都经历了试错、改错的过程。波折难免会有,但结果是好的,该有的问题都及时暴露了,不良的势头也及时遏制了,排出自身“毒素”的芯片产业,正以全新的健康姿态向前发展。
既然脚踏实地,就要面对现实,面对真正的考验。
从全球市场来看,半导体市场是一个“橄榄球”型,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都很少、中端产品相对多。而国内芯片市场则是一个“金字塔”型,低端多,中端少,高端几乎没有。这既是现实,也是我们当下面对的困局。
不可否认,在国家各方面支持下,国内芯片快速实现国产替代并非难事。但可以预见,大面积实现国产替代的大概率是低端芯片。而在技术层面,从低端到高端,是一道巨大的鸿沟、壁垒,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来的。
而芯片行业如今又发生了重大变局。受全球通胀、疫情和地缘政治影响,全球的芯片需求正在急踩“刹车”,所谓的增量空间转瞬即逝,最近半导体行业的“砍单潮”就是需求放缓的一个明显信号,这对刚起步的中国芯片带来严峻挑战。
如果芯片消费持续萎靡,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低端芯片市场,造成大量供应过剩,而高端芯片受影响则较小。在当下的时间节点,相比国产替代走量,如何提高技术生产高端芯片,对国产芯片显得更为关键。
一方面是底子薄、起点低,另一方面又是技术封锁和产品制裁,国产芯片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但在大国博弈中,竞争与合作并非是对立的。全球的芯片产业链也非某一个国家独有的产物,而是多个半导体强国通过合作共赢形成的行业生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场,这是中国芯片崛起的底气和资本!与其闭门造车,意气用事,不如利用这个资本在激烈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冲突封锁中夹缝求生。从现实角度看,后者更考验着全体国人的胆识、胸襟、智慧以及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