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炫出新高度,一个坑爹,一个坑夫。
江西国控员工朋友圈炫富被停职调查,中纪委发声“有点关系就秀,沾点权力就横,对特权思想必须露头就打!”
中金公司员工老婆社交媒体晒老公月薪八万的收入证明,不仅让其老公被停职调查,也引来了财政部的金融业“限薪令”。
该怎么说呢?“不作死,就不会死”?还是说小女子用一己之力为缩小贫富差距做了贡献?
中金公司员工薪酬水平到底有多高?金融业限薪令限了啥?是不是员工薪水越高的公司越值得投资?
中金公司员工薪水水平有多高?你眼红吗?
2021年财报显示,中金公司员工的人均薪酬为98.30万元,平均月收入约为8.20万元。这名被炫富的中金交易员,薪资水平相当于中金公司的平均水平。
证券行业管理层年均薪酬排名前五
来源:阿牛智投
从2021年证券行业管理层年均薪酬来看,排名前五的公司是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金证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中金公司管理层年均薪酬为673万,相当于月薪56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0576元;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9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中金公司利润
来源:点掌财经
中金公司凭啥这么豪横?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25日,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从赚钱能力来看,虽然近年投资收益有所下滑,但净利润仍然保持增长,2021年中金公司净利润为107.78亿,同比上升49.54%。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6.6亿,同比小幅上升4%。
8月2日,有投资者向中金公司提问,当前经济环境下行,贵司员工薪酬年年提高,远高于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低迷不振,贵司此番作为是否有违共同富裕?中金公司打算如何落实共同富裕?如何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如何消解金融领域利润节节攀升与实体经济低迷下行之间的矛盾?是否可以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让利?
中金公司回答表示,2022年一季报中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不等同于“一季度发放给职工的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资产负债表科目,可以理解为往年公司已计提但未发放的薪酬总额。一季度薪酬=截至2021年底应付职工薪酬+2022年一季度计提职工薪酬-截至2022年3月底应付职工薪酬。一季度薪酬包含在利润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中。公司的薪酬制度经董事会批准,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年终根据实际业绩情况调整,与行业实践一致。
说来说去,其实工资还是挺高,可不让人眼红么。
金融“限薪令”到底限了啥?
近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其中较大篇幅重点指向金融员工工资。总结起来主要有四点:
1、限制总部及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增幅。总部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应低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中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不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的政策要求。
2、限制工资外收入。严格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将所有工资性收入一律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不得在工资总额之外以其他形式列支任何津贴、补贴等工资性支出。
3、限制基本薪酬比例、绩效薪酬支付时间。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对于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根据其所负责业务收益和风险分期考核情况进行绩效薪酬延期支付,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
4、建立追责追薪机制。金融企业应当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在自身职责内未能勤勉尽责,使得金融企业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者给金融企业造成重大风险损失的,金融企业应当依法依规并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将相应期限内已发放的部分或全部绩效薪酬追回,并止付未支付部分或全部薪酬。
对金融头部企业从业者的高工资,你怎么看?“限薪令”会起作用吗?
员工薪酬水平高的公司值得投资吗?
员工薪资水平高,说明公司赚钱能力强,有足够的利润可以分给员工。那么,是不是员工薪资高的公司,股价越容易涨,越值得投资呢?
我们选取员工年均薪酬这个因子,将上市公司的员工年均薪酬分成五个区间,进行分位回测,回测日期为2019年6月21日至2022年6月22日,回测出来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员工年均薪酬三年分位回测
来源:阿牛智投
通过上图数据,我们发现员工年均薪酬首20分位的三年收益率最低,只有13.71%;其中员工年均薪酬后20分位的收益率最高,高达49.73%。这个数据说明,员工年均薪酬最高的,反而股价涨幅表现最差,反而是员工年均薪酬后20分位表现出来的收益率最高。
这是何道理?因为员工年均薪酬过高,对企业负担太大,成本太高,不利于公司发展,而且员工年均薪酬过高,金钱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应递减,会使得员工上进心会有所不足。反而是员工年均薪酬不是很低的情况下,更能促进员工和企业发展,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你同意笔者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