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市场有效悖论,这里就要从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给大家说起,这一年有两个人获得了诺奖,一个是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另外一个是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两个人同时分享诺奖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过去经常发生。奇怪的地方在于这两个人的观点居然是完全相反的,怎么个相反法呢?
法玛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奠基人之一,他坚定地认为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希勒则认为市场不是那么有效的,希勒是“行为金融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这个行为金融学派就是反对市场有效的。
那么,什么叫“市场有效”,什么又是“市场无效”呢?
传统说大家觉得,如果已有的信息能够预测价格变化,就是一种有效的标志,其实它是完全反过来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价格就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已有信息,这个时候价格的变化只能是你还不知道的未来的新信息驱动的,已有的信息就不能再预测它的变化了。所以“不能预测”是市场有效的标志,这和你的认知可能是相反的;如果能预测,说明价格还米有包含这些公开知道的信息,他反而是无效的。
看起来有点拗口,直白点就是,市场有效的时候是你看到所有利好消息已经不能推动股价上涨,而市场无效才是在你看到信息后股价才上涨。
那么,怎么能否有一个机制来确定市场有效呢?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市场不完全有效”的原理。这个原理是1980年格罗斯曼和斯蒂格利茨两个人共同提出来的。这个原理说的是市场变得有效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家不停地手机嘻嘻、分析信息,去寻找交易机会的过程。档大家非常努力工作,把交易机会都穷尽完毕的时候,市场就完全有效了。可是当市场完全有效的时候,大家就没有交易机会了,这个时候大家工作的努力程度就会下降,有利可图的交易机会反而就会慢慢地又冒出来,于是大家反过来再女里工作去获得这些交易机会。所以市场有效无效就是随着大家的努力程度而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它不可能是完全有效,也不会是非常无效的。
最后总结成:
1.市场有效理论告诉我们,市场是“随机游走”的,如果你得到一个内部消息,一定要判断这是第几手信息,如果已然传递N手,很可能是一个陷阱,而非机会。
2.市场无效理论告诉我们一些判断市场行情的基本原理。比如“市场盈余效应”,如果一家公司财报超出预期,未来几个月该公司股票会持续上涨,反之则会持续下跌。再比如说“惯性现象”,如果一支股票过去几个月表现很好,那么很大概率未来几个月也会很好,相反,如果一支股票过去几个月表现很差,那么未来几个月依然会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