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打开朋友圈,占据近期热度指数榜的,分别是杭州的发际线小哥表情包,和消费是否降级的讨论。
段子手们说,现在的年轻人,正在吃着2块钱一袋的榨菜,喝着7块钱一瓶的二锅头,出门用几乎免费的共享单车,购物用“9块9包邮”拼多多……
这个夏天,“消费降级”这个学术词汇成为不少人嘴上的时髦口头禅,在朋友圈里不停感慨着,生活成本太高了,不得不消费低价商品。
数据显示:2018 年 7 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一路降到 8.8% 与本世纪初通货紧缩时期持平。
费真的降级了吗?
干货君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年轻人,然我们来听听大家怎么说...
01 ADA 金融猎头
现在的社交媒体太发达了,随便一个新名词,稍加传播,可能就成了一个新时髦。不在朋友圈里发个相关的动态,都不好意思。最近我朋友圈冒出来很多跟风吐槽自己“消费降级”的。
其实吧,我觉得,要说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是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
原来谈恋爱大手大脚的年轻人,突然意识到要结婚了,婚礼一套流程下来,每个几十万怕是打不住吧。于是原来吃饭人均300,现在降低些,人均100;原来生日礼物是名牌包,现在降低些,名牌口红也不错。这样看消费降级了吗,是降低了。但是消费总量却不低,甚至可能还高了。所有消费的偏重只是导向另一边,是消费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以此类推,还有那些贷款买房了的、准备二胎的等等。
02 Joseph 银行职员
消费降级?至少我没有太大的感觉。人均两三百的网红餐厅门口,等着排队一两小时的人,还大有人在。要说有一些降级,不如说是追求性价比更合适些吧。毕竟,现在消费选择更多了,一样的东西,凭什么我们要花更多的钱?
比如说,原来作为一种符号的星*克咖啡,大家人手一杯。现在,人手一杯的,变成了国产品牌。于是就有人大呼,消费降级了。那到底是不是呢?其实你真的把几个品牌的咖啡放在一起,盲品下,分不出。既然分不出,一个40一杯,一个十几元一杯,为什么我们就要做冤大头呢?
同样的,原来大家喜欢大LOGO的奢侈品牌,现在很多身边的朋友更喜欢一些质感更好,穿着低调而舒适的轻奢。我不觉得这是消费降级,应该是褪去浮躁做作后的一种回归。
看上去是降级,实质却是消费理念提升的表现。消费决定变得冷静明智了,商家的智商税收缴能力受到遏制,毛利缩窄了。
03 王先生 房产中介
别人我不敢说,但至少我们身边的同事,消费肯定是降低了。
在前几年行情火的时候,我们收入确实是可以的。那时候多风光啊,钱在我们眼里根本就不是钱,花起来好像就是糖纸一样。因为那时,赚钱真的太容易了。一个月成交几套、甚至十几套都是常事。
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店里已经几个月没有成交一套了。没有提成,基本收入在上海就只能勉强生活。消费?只能在和新来的同事吹牛时,怀念一下过去了。
04 Frank Li 券商从业
券商今年的日子,是不好过的。你看我们行业里的金领,那些投行啊、研究所分析师啊,今年的收入都不行。前不久不是还有家券商,投行月工资都降到5000不到了嘛。原来百万年薪的,现在一个月不到五千,消费怎么升级?肯定要降低的嘛。原来那种半岛下午茶,打飞的过周末的日子,短期里,可能看不到了。
如果赚钱能力没有增长的话,消费降级是件必然的事情。
05 Hellen 美术插画师
消费降级这个吧,其实我觉得是受生活所迫。收入没有等比例提高的话,成本提高了,那享受型的消费必然就下来了。
就拿我来说吧,去年房租是2500元一个月,今年房东说涨到3500元了,不租就滚蛋。在市场上一看,好吧,房租都涨了。但是我的收入没涨啊,我也总不能厚着脸皮去和老板说,因为房租涨了,你必须涨我1000元工资吧。既然工资长不了,那就只能降低其他消费啦。
很多朋友的感觉应该是和我一样的。有时候想想,如果生活成本真的再这么涨下去,或许真的该考虑去二线城市继续发展了。
采访完,干货君找到责编。
干货君:“听说消费降级了?”
责编:“我没有,因为本来就是低端消费。你呢?”
干货君:“也没有,因为我不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