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小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暴跌,三大股指全线下挫,早盘损失市值超过1.16万亿元,收盘时逾3200只个股“飘绿”。截至收盘,沪指收报2716.51点,跌3.72%,成交额1415.3亿;深成指收报8060.83点,跌4.05%,成交额1474.1亿;创业板收报1353.67点,跌4.09%,成交额401亿。
市场永远不缺乏“勇者”,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公用事业板块表现极为强势,全天微跌0.34%,主力资金净流入达1.14亿元;个股方面,贵州燃气强势涨停,长春燃气大涨9.20%,国新能源上涨近5%。
公用事业板块的大幅上涨,尤其是燃气类概念股的强势表现,某种意义上仍然属于“涨价”题材。在目前供需紧张的状况下,具有价格弹性优势的非管制气源存在大幅的涨价空间。 随着四季度供暖带动下游需求的增加, LNG 价格或将再度攀升。
此外,进口 LNG 作为增量主力军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 我国天然气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今年 1-7 月表观消费量 1,574 亿立方米( 同比+16.4%); 同期国内自产总量仅 905 亿立方米(同比+5.5%),差额缺口通过进口管道气和进口 LNG 弥补。进口管道气方面, 中俄管道预计 2020 年投产, 短期内难以实现快速增长, 因此,需求增量主要由进口 LNG 补足。 1-8 月进口 LNG 总量达 3,263 万吨,同比增长47.8%, 已连续 14 个月保持 40%以上的增速, 预计这一增长趋势或将延续。原油上涨导致进口 LNG成本增加,但较国内液化厂仍有价格优势。由于 LNG进口价与日本原油综合指数( JCC)挂钩, 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8 月 LNG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上涨 27.8%, 达 3402 元/吨。 国内 LNG 液化厂出厂价格 9 月26 日报价 4506 元/吨,主要因为中石油气源提价和开工率低迷的影响导致价格高企,相较而言进口 LNG 仍具有价格优势。
题材股的炒作一般会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尤其是在大盘缺乏其他热点的情况,资金资金抱团效应会更加明显,所以投资者未来一段时间对公用事业类股票可以多加留意,结合资金流入情况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