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底部,A股中有政策底,估值底,市场底(技术底),资金底等等几方面的综合评估体系,而如果这几个底部评判标准出现共振,那历史大底基本就被确认了。很多业内人士或者从事股票投资的投资者认为,现在已经处于历史大底阶段,鼓励粉丝往股市里冲,尤其是以李大校为代表的持续看多派,典型的无良无知无耻的三无人员。目前的四大评判底部的标准,没有一个到真正底部。
政策底:在股市下跌过程中,出现重大实质性利好托市所形成的底部。最关键的要素是重大实质性利好。比如2005你那开启的股权分置改革,2008年底的四万亿救市计划,2013创业板并购重组鼓励外延式发展,以及融配资等杠杆资金的放宽,2016年2.5万亿郭嘉队救市。总结来看,政策底的形成必须是重大实质性利好!要么是政策制度变革给企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大幅改善企业盈利状况产生转折,要么是大量真金白银投入市场托起市场上涨。但今年10月份2449点密集政策利好不具备以上属性,降税减费目前仍有待实施,抒困基金数量少的可怜,因此这里不是政策底。
估值底:市场整体估值(一般用市盈率衡量)或单一分类指数估值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市场中大部分股票被,低估值对股价下的形成强抵抗,逐步构建底部形成估值底。估值底简单的横向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要结合市场和经济的发展阶段看,最简单的是市场估值对比GDP增速。对比来看不难发现,历史估值底部与GDP增速呈现高度相关性。10年前上市企业多为工业代表的传统行业,伴随着几十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大发展,10年以后上市的企业多为服务业和科技行业,特别是对于新兴的科技行业,市场给与更高的成长期望,更高估值。
从上证指数历次大底的估值与GDP增速对比看,2005年大底16倍市盈率,GDP当年增速11.3%;2008年大底13.95倍市盈率,GDP增速9.63%;2014年大底9.76倍市盈率,GDP增速7.4%。不难发现,伴随着GDP增速的下降,最近20年A股历次大底的市盈率逐步下移,上证指数历史大底的市盈率/GDP增速=1.4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比率来计算,今年6.6%的GDP增速,对应的上证指数历史大底市盈率6.6*1.4=9.24倍的市盈率。目前上证市盈率为12.59,远高于14年的9.76以及按照比率计算的历史大底市盈率极限值。因此这里伴随着经济下滑,估值整体距离最底部还有25%—30%的下跌空间,目前的市盈率看绝对不是估值底。
市场底(技术底):不需要重大利好等支持,市场自然调整结束后见底,通常情况都是伴随大级别底部构建(月线级别底部)。而从上证指数月线级别图看,有一条上升趋势线一直支撑A股上行,每次历史大底都是围绕上升趋势线震荡筑底两年左右时间底部区间振幅20%-30,然后开启一轮牛市。而目前上升趋势线的位置在2400点还没有被触及。因此,这里也不是市场底!
而所有底部构建成功后,最终都要落实到增量资金入市推动行情上涨走出资金底,而目前的资金面情况是全球资产都几乎进入一轮资金自我消灭的资产缩水周期,国内去金融去杠杆虽然进入后期但是依然没有结束,另外明年的科创板推出后将会对现在的上证、深圳、中小、创业形成虹吸效应,从现存分类板块中抽血。这个时候谈增量资金,纯粹是画饼充饥,距离真正的资金底还很远很远。
所以,综合各个底部判断标准看,这里距离历史大底还有20%-30%的下探空间,切勿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