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说说:谈谈历史(续)
上午我谈了如何通过两油事件对我们股票操作有什么教训或提示。接下来,我再谈两个问题就是期货交易本质和什么是市场化。
期货交易其诞生目的不是为了投机牟利而是保值为目的,主要是为生产企业提供一个价格保护或锁定。但其由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决定你的价格保护是定格在什么区间。偏开两油是否有投机盘存在不谈,假设都是处于套保目的。期货中所谓投机盘基本是两类一个是纯投机就是在单个商品上开立多头或空头头寸,还有一类是套利,比如跨品种就、跨市场套利。这个不谈,我们谈套保问题:当你是贸易商或原材料生产商,那么手中有现货,此时担心的不是价格上涨而是下跌,因为上涨本身对手中有货的是好事,那么担心未来价格会下跌,此时为了保住账面价格那么只有在期货上相应月份开立相应量的空头头寸。如果未来价格下跌,那么期货上盈利可以弥补其存活账面价值缩水。那么,如果你是原材料采购商,那么最怕的是价格上涨,因为一直需要采购,如果价格下跌对采购商是好事,相反价格上涨将会冲击其生产成本,那么必须在合适月份上做相应量的多头头寸,如果价格上涨期货的盈利可以弥补采购成本的高起。如果价格下跌采购成本的和期货亏损也会对冲在预定的价格水平上。那么回顾两油事件,显然两者都是以采购贸易为主,手中不会在海外有大量现货,所以其套保一定是采取开立多头头寸为主。显然中航油当年不断开空头头寸是错误的,而中石化显然操作行为上貌似是对的(假设其是套保的前提下)。那么,这时候要回到我开头所说的,就是套保首先考量的是你预判价格水平的能力,套保的价格相对较高,那么其实采购成本还是较高,中石化可能是套保的价格水平定的高了些,应该是接近期货下单价70美元附近。这个离开45美元的中轴位置显然是偏高的,因此这个事件和当年中航油不同,中航油显然是投机了,而中石化子公司可能是价格判断失误,价格判断失误会导致国内用油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因为比图汽油等成品油的客户端是根据国际行情核定售价的。其实,国内原油期货开通后,可以做个跨市场套保。
再谈第二个问题--市场化。从两油事件来看,市场化后对手盘是无处不在的,可能给你建议的人就是你的对手,所以我们从里面要知道市场的险恶不要完全相信任何给你建议的人。同时,也给A股越来越市场化国际化后其投资难度会越来越大,过去A股是半市场化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政府会救市、托市,而未来这个功能会越来越少,其实过去的股票发行是有政府背书的注册制,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大部分老股票都是解困而来,其本质并不优秀,但目的就一个要通过市场融资来发展,这和注册制下的海外市场其实性质是一样的,在我看来投资端其实已经很市场化了,问题不在于采取什么发行制度而是融资端也就是上市公司的行为准则是否市场化,过去大多以圈钱为目的,圈钱后对市场投资者也是高高在上,甚至有跑路、卖壳等套路,至今这个壳还有价值,因此问题就是在于融资方是否按市场规律办事,信息透明度、发展愿景履行度、投资回报度等等其实围绕一个核心---真实度。所以有媒体担忧注册制不是没有道理,关键不在于什么发行制度,而是上市公司上市目的是否让市场大众所认可并真实,如果不真实如何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