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惊涛拍案叫绝!卷起七九跌停!七九六十三家跌停,今天跌停数量增加到了73家,比昨天更多了,跌停股多数是爆雷的股票,尤其是以商誉大幅减值计提后引发的跌停为主。
商誉的英文是“goodwill”美好的愿望,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对企业的未来前景充满美好的愿望而愿意付出的超额价格。商誉是是因为收购产生的,收购时会有一些优秀的管理团队,品牌影响力等看不见的重要资产,不是无形资产也不是固定资产但架子很大,会计上就用商誉来表示,“无收购,不商誉”。企业不能给自己估值商誉,只能在被收购时由收购方进行估值。商誉的计算方法是,公司收购资产时支付的价格与标的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价。比如A对B公司进行收购时,B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是10亿,如果A公司花了10亿买B四不存在商誉的,但收购一般都是溢价收购,因为收购了资产有盈利能力,比如1年赚1亿,A公司花15亿收购B,那商誉就是15-10=5亿。
如果公司的商誉占比很高,肯定是过去资产并购重组太多了。创业板牛市的两三年,A股掀起了一波并购重组的高潮,很多公司借此完成了华丽转身的“转型升级”,比如以前生产烟花或者生产钢铁的,并购重组一两次就变成高大上的游戏、金融、影视等公司,实在找不到好的并购对象,就改名改的高大上。而这期间商誉也大幅上升,去年三季度的商誉规模大约1.45万亿。商誉减值计提损失是导致近期跌停的重要原因,商誉减值损失计提必须是收购时给了B很高的商誉买回来,但是几年后发现B没有想象中赚钱,甚至亏损,拖累了公司的业绩,这时候A才可以对B进行大幅商誉减值。原来上市公司不愿意进行商誉减值,因为会带来大幅亏损。
管理成今年也意识到了商誉减值大幅亏损的问题,研究以后要把商誉减值损失分摊到五年或者三年里计提,原来是一年计提商誉损失20亿,现在是分摊到5年,一年计提4亿的损失。好吧,很多高商誉的公司怕了,因为它们一年的利润也不到4亿,这样分摊计提的话会导致连续三年以上亏损被退市!那就只能赶在政策实施前,借助2018年年报的时机,该计提的一次性先计提掉,甩掉商誉的包袱,所以就有了今年年报预告很多公司亏20亿,30亿,40亿。。。大部分是因为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
另外市场上还流传着上市公司大幅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后赚钱的手法,有可能成为新型的市值管理模式,具体是几步:利用商誉减值计提的机会,一次性计提30亿大幅把所有的负面开支一次性计提掉,甚至包括上市公司老总表弟的儿子五十年的卫生纸费用。让企业单年大幅亏损,大幅打低股价。留出5亿股价走低后,以稳定股价为由进行精准增持、回购抄底。留出2-3亿用来做多未来两三年的业绩,配合推升股价。等到股价暴涨几倍后,高位质押套现,这么一套操作比经营十几二十年赚的都多。不排除不良思想的公司会这么做。
而18年年报很多公司大面积大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也是促进市场加速赶底,很有可能就是资本市场的一场“春雷”催动熊市探明最低点。当然探明低点后不意味着市场直接走牛,更大的概率是还将进行1-2年的底部区间构造充分进行底部筹码交换后才能开启牛市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