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市场被商誉这个词搞得天翻地覆,无数股民为此彻夜难眠!
在财报业绩集中预告的1月底,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巨亏的业绩报告。从最近三个交易日的数据来看,共计有89家上市公司预告业绩亏损。若以预告净利润下限为准,89家上市公司合计净亏损额高达634.75亿元;其中,24家净亏损超过10亿,9家净亏损超过20亿。 引起净利润如此大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商誉减值,这一盘横在上市公司上空多年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要在2018年年报劈下来了,刺伤上市公司、刺伤股民,造成一地鸡毛。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商誉之雷在这个时间点集中爆发那?
1 监管规定
证监会在11月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根据规定,对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公司应当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并且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发生资产减值的迹象,其中包括“现金流或经营利润持续恶化或明显低于形成商誉时的预期,特别是被收购方未实现承诺的业绩。另外根据沪深交易所的要求,对于年度报告,如果上市公司预计全年可能出现亏损、扭亏为盈、净利润较前一年度增长或下降50%以上(基数过小的除外)等三类情况,应当在当期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月31日前披露业绩预告。深交所还包括期末净资产为负、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千万元两种情况。加上今天,距离1月31日也只有两天了,因此这几天是业绩预告的密集披露期也就不足为奇。而根据证监会对商誉减值的要求,预告中难免为体现出来。
2 历史原因
2014—2016年中国股市形成一股买买买热潮,大量的高溢价收购,跨界并购,忽悠式并购不停出现,短短几年市场上积累了1.3万亿的商誉。但是当并购重组的潮水退去,部分企业就成了债务违约和计提大额商誉的裸泳者。以天神娱乐,因在2014年-2016年大举买买买,积累下了65.35亿元的商誉,而本次商誉减值引起的2018年业绩亏损高达73-78亿元,是其目前市值44亿元的1.6-1.8倍,令人瞠目结舌。
3 商誉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上市公司宁愿一次计提大幅亏损,而不愿意每年摊销那?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根据新会计制度,商誉不能摊销。除此之外,如果新的制度出台,允许商誉每年摊销一部分,那么商誉大的公司可能年年都是亏损。以A股公司的状态,可能很多都要退市了,所以一次性计提对当下是“炸弹”,但长远来看是有益的。
如何看待商誉减值
除了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的有效监管外,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商誉这个问题切莫将其妖魔化。商誉≠危机。所谓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其实在国内,商誉的概念普及度并不高,其实在商誉早先多见于欧美的企业并购案,我们不能因为,部分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产生的高溢价、利益输送,相关监管未完善等行为而对商誉妖魔化。我们跟应该看到商誉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更多的需要企业的各项有形、无形资产协同运作,产生优秀的积极的协同效应,让真正好的公司通过良性并购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