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操作策略:
今天三大股呈探底回升走势,尾盘沪指再度逼近3000点。消息面上,今晨谈得最多的是MSCI通过三步把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到20%,于是各卖方策略也都推出被纳入个股,不过市场反应并不热烈。究其原因,一方面纳入比例的提升是预期内的事,外资早已提前布局;另一方面,这更多吸引的是长线配置型外资,而非交易型资金,即短线影响很有限。此外,昨天公布的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49.2,连续三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经济下行的压力再次触动市场神经。
盘面上,今天题材股清冷,而权重活跃,上证50更是创了本轮反弹新高,并带动三大股指在60分钟级别构成了平台突破的形态。日线级别不论是沿5日均线上升还是短中长期均线的敞口形态,显得都很健康,这些盘面特征很容易让人产生新一轮攻势即将上演的预期。不可否认,仅从指数60分钟级别来看,各技术指标呈上攻态势,这意味着下周初冲上3000点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我们不能以3000点是否突破作为行情是否走好的唯一标准,因为3000点上方的大量套牢筹码是分布在3000—3500区间,难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消化,至于未来一段时候是在3000点上下横盘,还是拉低一些点位进行宽幅震荡,这无法预测,要看市场怎么走,不过消化筹码的方式不会影响长线走好的趋势。以此推论,下周或先杨后抑。
研报精选:
钢铁板块:
2018年铁矿石供给小幅增长,价格全年窄幅震荡微跌,国内严限产和高盈利促使钢厂降库提品。预计2018年全球铁矿石产量较2017年增长约1620万吨,澳洲和巴西是主要增产地区。2018年普氏62%指数均价69.5美元,较上2017年下跌1.8美元,钢厂和贸易商看跌铁矿石价格主动降库存。盈利高位下,钢厂增产意愿较强,同时环保限产约束,钢厂一方面提高烧结矿入炉品位,另一方面提高块矿和球团矿入炉配比,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中国环保限产放松,印度、中东和东南亚大幅扩产,全球铁矿石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全球铁矿石需求为23.27亿湿吨,同比增长3.6%。未来两年,一方面国内钢铁置换产能投产和限产放松,铁矿石需求继续增长2.4%和0.5%,另一方面伊朗、印度和东南亚国家高炉和DSI产能大量投产拉动全球其他国家铁矿石需求快速增长2.8%和1.7%。预计2019-2020年全球生铁产量分别为12.77和12.85亿吨,DSI产量分别为1.07和1.13亿吨,全球铁矿石需求将分别同比增长2.6%和1.0%。
需求增长强劲,铁矿石供给缺口扩大。虽然未来两年全球铁矿石供给缓慢增长,但铁矿石需求受中国钢铁限产放松以及全球高炉和DSI产能的大量投放拉动将会保持更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19年全球铁矿石供给缺口6070万吨左右,缺口较2018年扩大约3050万吨。因此,我们上调对2019年普氏62%Fe指数均价预测至80美元,长期价格中枢将在70-90美元之间。向上看,近几年四大矿山低成本产能扩产,约1.4亿吨高成本供给被挤出市场,若铁矿石价格长期维持在90美元上方,高成本产能将大量释放并弥补目前供给缺口。向下看,若价格长期低于70美元,大量高成本矿山将被迫减产或停产,因此即使需求增长低于我们的预期,铁矿石的价格也难以长期低于70美元的边际成本线。另外,考虑到Vale溃坝事故后续处理的不确定性,铁矿石价格也面临三个上行风险。
投资建议:铁矿石价格坚挺,钢厂盈利下滑压力较大,维持钢铁行业 “中性”评级。上调2019年铁矿石均价预测至80美元(原75美元),预计钢企吨钢生产成本增加55元。由于长流程钢企位于生产成本曲线左侧,而钢价则由短流程电炉边际成本决定,因此长流程钢厂成本增加难以传导至下游,因此我们维持螺纹钢均价预测,同时下调对上市钢企加权平均吨毛利预测至470元(原525元),钢铁企业将面临较大业绩下滑压力,我们维持钢铁行业的评级为“中性”。高毛利钢企抵御成本上升压力能力强,长材企业中相对看好位于东南沿海区域,钢价相对坚挺,同时具备较强成本优势和盈利能力的三钢闽光和韶钢松山,板材企业中相对看好行业龙头,议价能力强,具备成本转嫁能力的宝钢股份。
形态选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