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志广
19-04-02 20:39
“现在的申报速度已经不能按‘批’来算了,几乎每天都有企业申报材料被受理”。
申报企业数量攀升的同时,诸如澜起科技等市场呼声较高的独角兽企业也开始在科创板上显露。量质齐升,科创板申报正在逐渐进入“状态”。
科创板竞速
4月1日,3家企业申报科创板材料刚刚在上交所官网公布,聚辰半导体、晶丰明源、海尔生物、天准科技、创鑫激光、申联生物6家企业的申报材料又在4月2日接踵而至,至此已有37家企业申报科创板的材料被受理。
申报企业数量上升的背后,是各方竞速的体现。
新一批3家申报企业中,澜起科技和优刻得均在3月18日才披露改为科创板辅导,不到半个月后就在上交所亮相。而首批被受理的9家企业中,就有3家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收到上交所的问询函。
“2009年创业板首批受理20天后才发出反馈意见。当前发行部IPO反馈意见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相比之下,科创板效率之高,史无前例!”王骥跃表示。
科创板审核的高效和包容性甚至令主板都感到自危。
公开数据显示,自3月1日科创板推出后,证监会发行部仅受理了12家企业IPO,其中主板市场更是只有1家企业拿到批文。与此同时,科创板对主板IPO存量辅导项目的吸引作用也有目共睹。
“大量不那么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也因为科创板审核效率之高愿意来尝试‘闯关’”。沪上地区资深投行人士表示,同时符合科创板和主板上市条件的,也会有意愿登陆科创板,“毕竟不限定发行价”。
科创板及注册制规则的透明公开无疑也推动了审核效率的提升。在科创板开始受理企业申报材料前,上交所就已明确发布了一系列规则,甚至包括此前仅在主板市场作为窗口指导的“IPO51条”,形成了科创板的上市审核问答。对市场定位要求、审核标准、审核流程等均作出了明确要求。
另外,科创板问询环节也全部向市场公开,首次问询时限也被上交所主动限制在20个工作日内。被监督的审核下,审核部门权力会被制约,压力也会更大、更严肃而少随意性、更公平而少偏袒,“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理念也可以得到贯彻执行。

扫一扫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