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4月22日至4月26日)市场五连阴,创下今年以来最差单周表现。最终本周沪指跌5.64%,收于3086.4点,几乎所有的行业板块都下跌。本周跌幅较少的是消费和金融,主要是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和银行,而国防军工、汽车和家用电器等板块则相对较弱。
这次外资流出不一样:获利了结、换仓与AH套利
截至4月26日,陆股通4月净流出219.8亿元,创下2015年7月以来最大单月净流出。应该如何理解4月份外资流出呢?
这次外资的流出与2018年2月和10月的流出有本质的区别。这次外资的流出更多受到获利了结、换仓和AH套利的驱动,而2018年2月、10月的流出主要是因为美股大跌引起的全球风险偏好下降。具体而言:
(1)A股估值修复充分,外资获利了结。沪指从低点2450反弹至3288,反弹幅度超过800点,估值修复较为充分,外资存在一定的获利了结的动力。
(2)外资进行了换仓,减仓消费,加仓金融。年初以来,消费类(尤其是白酒)估值修复较为充分,外资存在明显减仓,低估的金融则有所加仓。
(3)进行AH股套利。年初以来,A股的估值修复明显快于港股,这样就使AH溢价明显扩大,一些套利资金会明显地减仓A股而加仓H股。
我们认为4月外资的流出并不会对A股的走势产生趋势性影响,随着5月份MSCI上调纳入比例,6月加入富时罗素指数,未来外资大概率会重新回到净流入,预计2019年外资净流入规模超5000亿元。
大势判断: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本周,市场出现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直接诱因是上周政治局会议引发的政策调整猜测,间接原因则是前期估值修复太快,后续的基本面确认还没法快速跟上。如何看待这次最大调整呢?
一方面,政策节奏的微调并不意味着政策转向。从以往政策周期来看,一轮宽松政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1.5年左右,比如上一轮宽松周期的2014年四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如果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标志着政策转向宽松,大概率宽松政策会持续到下半年。所以,现在不用过于担心政策收紧。
另一方面,现阶段股市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复苏步伐。一季度,市场的上涨主要来自政策宽松和风险偏好上升带来的估值修复。进入二季度,市场的焦点矛盾已经转向了经济复苏上,有更好业绩支撑的板块和个股将会进一步演进。目前来看,经济复苏的势头超预期。
我们认为本次的调整是为等待更为确定的经济基本面,慢牛的航向并未改变。回调反而是再度调仓布局的好时机,当前的防守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配置上个我们重点推荐几条主线:
(1)金融:估值低,业绩拐点。一方面,大部分金融股的估值依然偏低,是少有的价值洼地;另一方面,券商和保险将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回暖,今年业绩有望从底部大幅回升;一季度社融大增后,银行业绩也可能超预期。
(2)食品和医药:业绩较好。从一季报的情况看,食品和医药板块的业绩相对稳定,在市场调整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防守属性。
(3)科技类结构性机会。科创板仍在加速推进,计算机、电子和通信等科技板块有望出现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