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元年开启,通信上游产业最先受益,下游现在还大多是画大饼,有没有什么确定性的机会呢?
还记得三年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玻璃这些时髦概念上天的时候,那时还没有贵州茅台什么事,反观现在,茅台股价已经四位数,当年的高科技现在一地鸡毛。
5G时代已经正式来临,下游又要讲故事了:超清视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又成了时髦概念,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有一个行业,不能忽视——车联网,百度、谷歌、特斯拉哪怕能开发出自动驾驶的变形金刚,没有车联网,也没法大规模商用。
5G技术正好能解决车联网的痛点,一旦技术成熟,兴许以后路上跑的都是自动驾驶的汽车了。
一、车联网是什么?
无人驾驶要想真正实现,需要实现两个美:
一是内在美——智能汽车(ADAS),也就是汽车本身够智能;
二是外在美——车联网(V2X),也就是网络配套要跟上。
车联网可以说就是为了无人驾驶而诞生的,它最关键的技术,是V2X(Vehicle to Everything),也就是把车和所有相关事务连接的通信技术。之前无人汽车没有普及,瓶颈就在这个V2X上。
5G技术正好解决了V2X之前一直头疼的带宽和时延问题(尤其是边缘计算有机会应用),所以外在美在5G时代可以具备。
但是你要是以为5G一来,无人驾驶汽车就能迅速普及就太天真了。基建跟不上,说什么都是画饼,不仅汽车内部要安装支持自动驾驶的V2X模块,路边信号灯、路灯、电线杆、加油站都要装上专用设备(最好支持边缘计算),无人驾驶汽车才能安全地跑起来。
所以车联网还是个概念,没个好几年时间,推广不起来,现在上市公司在这个领域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各个大公司如火如荼的无人驾驶实验,其实在5G都没商用的现在,也只是婴儿学部的初级阶段。
二、车联网还有很长路要走
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出现了,现在又处在什么阶段?根据华为对汽车自动化的分类,车辆自动化程度可以分为4级,目前百度、特斯拉、谷歌等厂商的无人驾驶汽车只能到达L3级别,L4级别(即完全自动化)还只是测试。即便测试通过,5G技术和基建没通过,也不可能大规模商用,只可能在特定路线上行驶。
在这之前,有没有什么确定性的投资机会?我来梳理一下:
还是华为对车联网的构想,分为三个阶段:
车载信息服务阶段(1996—2015):
早期的车联网挺low,:主要是车载导航、信息显示这些电子设备,没有真正的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汽车阶段(2015—2025):
目前我们正处在智能网联汽车阶段,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诞生,人工智能也开始应用,预计最早在2025年结束;
智慧出行阶段(2025以后):
这就比较高端了,路上的车都是自动驾驶,到了后期大家也不买车了,由专门公司运营共享汽车,交通部门也会根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合理调配资源,不用担心堵车和停车位。
对于我们当下所处的智能网联阶段,其实工信部和交通部已经出台相应政策准备开始车联网的基建工作,《中国智造2025》也对智慧出行有明确规划,可惜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公司对车联网基建有明确布局,只有华为、中兴、大唐几个少数巨头参与了技术标准的制定。
目前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还是集中在内在美——汽车用的智能器件,比如座舱、雷达、传感器这些,因为进入门槛要比车联网基建领域低得多,当然核心部件——芯片还是国外垄断。
三、代表股分析
总结一句:在车联网领域,真正有实力的公司还没诞生。最有潜力的上市公司还是中兴通讯。不仅有可能切入基建市场,而且子公司已经量产智能客车,实现销售,内在美和外在美都有布局。
除了中兴,还有很多给整车厂提供座舱和智能零器件的公司也有机会,不过识别难度挺大,有的是真的在做产品,有的只是蹭了一些大公司的热点。
比如中科创达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业务,2018年生产的智能座舱营收2.8亿,同比增长84%,算是有石锤的公司了。
不知是否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的业绩也不错,净利率、,毛利率都有增长。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所谓的“智能座舱”,其实也跟自动驾驶关系不大,如果真的看好车联网这个行业,去一级市场、美股或者科创板碰碰运气也许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