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
点评:
《通知》主要强调了表内核算、销售合规、新老划断等事项。
银行结构性存款与票据融资总量变化相关度较高,尤其在2019年初票据融资放出历史天量,票据套利成为结构性存款暴增的重要推手,套利之所以能够完成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央行年初控制再贴现利率下移(本意是有利于中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进行短期融资,但实际符合再贴现政策的票据只有票据中介有);另一方面是作为保证金的结构性存款实际为“假结构”(即标定的收益区间实际只会实现最高收益一档,并不完全反映背后资产的波动情况)。
本次《通知》的出台,既从防控银行风险角度管控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大力发展结构性存款的一般是喜欢高息揽存的中小商业银行,从风险控制角度也是重点关注对象),又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开展结构化存款业务,教育客户接受产品的波动性,逐步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为贷款利率逐步下移创造空间。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专题——中国居民杠杆率和家庭消费信贷问题研究》报告
点评:
报告原文欠奉(查找了两方官网均无下载,但调查原始数据可以申请,已邮件询问西南财大),从媒体报道来看要点如下:
1. 从整体看,中国家庭的负债情况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过去一些研究由于对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的统计有低估,导致家庭实际的债务收入比公认程度低。
2. 虽然目前为止中国家庭的整体杠杆率不高,但存在两个结构性问题:一是家庭债务增长速度较快;二是债务增量主要集中在多套房房贷。
3. 家庭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但需要关注低收入和新购房家庭的债务风险。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收入最低20%家庭的负债收入比高达1140.5%(通俗讲就是负债规模超过可支配收入的10倍)。
4. 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信贷(指除经营、投资和购房以外的消费性负债)参与率低,消费金融信贷市场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家庭收入水平与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率呈现“U型”,收入最低20%组合比收入最高20%组家庭的消费信贷需求相对更旺盛。
其中对于低收入家庭杠杆率更高的结论符合我们的判断:房地产泡沫衍生出的危机与其他类型的金融危机一样,其根源来自于支付能力不足的参与者的激进参与(操作上如浮赢加仓、使用杠杆,参与自身不熟悉的高风险机会等),当房价进入明显的上升趋势,中低收入家庭的焦虑感更甚于高收入家庭(且高收入家庭的不动产配置比例可能已经满足所需),因此通过消费贷款、民间借贷等方式积极参与购房热潮便成为这类群体的特征之一,当出现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报告调查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被低估,原因是考虑到避税隐私等情况,而这类因素往往是高收入家庭的特征)、其他投资失败或者房价向下波动时,往往会受到远高于其他群体的冲击。
因此,树立“房住不炒”的底线,就是为了让中低收入家庭主动放弃对房价的追涨,从而避免其陷入未来可能的窘境。
统计局发布1-9月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
点评:
2019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61204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1-8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5%,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同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与1-8月持平。
今年以来,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投资端,房地产投资维持中高速稳定增长、基建投资增速缓慢复苏、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分别反映了严控房地产、不搞强刺激和经济不乐观的局面。回顾这一轮经济下行期的国家政策,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决心,减税降费鼓励科技创新,寄希望于不搞房地产和基建强刺激下能够使经济复苏(制造业复苏)。但是我们也能够看到其中困难重重,中国经济还是过分依赖房地产,房地产涉及到地方政府收入、连接了庞大的产业链,在严控房地产的背景下,经济复苏短期仍然看不到明显机会。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短期阵痛、但长期受益的阶段,相信外部环境允许下,政府仍然会坚持这一转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