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工作进入深水区,部分省市发布推进工作。
全面深化医改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2016-09-02 10:03:35 中国经济时报
聚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四)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深化医改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
医改工作千头万绪,不过,《以群众“获得感”为坐标全面深化医改》的评论文章日前出现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显著位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面深化医改方面所持立场与未来行动方向。
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习总书记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文章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周密部署下,我国迎难而上,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积极探索医改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自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不少困难,如既要确保患者看得起病,又不能挫伤药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既要保障患者看得好病,又要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的两难;既要杜绝老百姓(603883,股吧)“小病拖,大病扛”,也要严防医保基金跑冒滴漏、弄虚作假……在医改这道世界性难题面前,中国这个发展中人口大国面临的难度和挑战远远大于许多发达国家。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还很多。贫困发生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就我国而言,“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较高。据国务院扶贫办摸底调查,全国现有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比例高达42%,其中患大病的有417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有1504万人。要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一方面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2.47亿流动人口,总体健康水平低、健康风险高、健康服务供给缺口大。要增强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要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口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仍然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关系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的关键,应全力推进、务求实效。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的有效做法和成功实践,及时将成功的经验制度化,在政策层面保障改革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新华社文章则指出,对于一个人,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健康是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对于一个民族,健康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在“健康中国,全民共建;发展福祉,人人共享”的精神指引与鼓舞下,我们迈向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