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 综合
  • 股票
  • 板块
  • 嘉宾
  • 课程
  • 基金
  • 经理
  • 说说
  • 快评
  • 消息
  • 好看
  • 话题

十月开门红,楼市资金流向股市了吗?

皮海洲 来源:皮海洲 16-10-11 07:59

尽管国庆期间有21城市调控楼市政策出台,但这并不会引发楼市资金大量流向股市。所谓楼市资金进入股市,完全是一种想当然。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有一件事情倍受国人关注,那就是席卷全国的楼市调控。从9月30日晚间至10月8日,短短9天时间,共有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21座城市先后发布了新的楼市调控政策。

基于“金九”行情中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加强对楼市的调控很有必要。毕竟楼市的疯狂对于楼市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它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将中国经济的发展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至于老百姓更是一日买房,终身为奴,一辈子的幸福也因此被毁掉了。可以说,高价房地产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毒瘤。因此,21座城市出台对高价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是顺应民意之举。

21座城市楼市调控的最终结果如何,当然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不过,对于A股市场来说,却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了。面对国庆后股市交易的到来,不少业内人士表示,21座城市的楼市调控,将会导致楼市资金流向股市,以至不少投资者对节后的股市,对四季度的股市充满了期待。

十月开门红,楼市资金流向股市了吗?


楼市资金会流向股市吗?本人以为,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但楼市资金流向股市在数量上是非常有限的。投资者大可不必对此抱有幻想。之所以如此,主要基于四条原因。

一是,从进入楼市的资金来说,对楼市调控新政目前主要持观望态度。毕竟从最近数年的楼市调控来看,楼市越调控,房价越上涨,楼市调控可以说是吓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即便今年3月,上海出台了全国最严的楼市调控新政,但也没有改变上海楼市价格大幅上涨的现实。因此,面对楼市调控政策的出台,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会不会撤退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很明显的现实是,在A股市场,房地产公司还是当下举牌的一个热点呢!

二是,进入楼市的资金也不是说撤就能撤出来的。住房作为一种固定资产,其流通性跟股票不能相提并论。你要卖房,还得有人买房才行。象一线城市的房子,一套房子,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而作为对住房的一种投资,这不是一套两套房子的问题,而是多套房子,甚至是数栋房子,想套现并不容易。毕竟作为老百姓来说,购买能力有限,加上限购限贷的原因,很难成为“接盘侠”。更何况对于拥有多套住房的住户来说,本身也有卖房的要求。因此,在缺少“接盘侠”的情况下,进入楼市的资金从楼市撤出并不容易。

是,即便有部分资金从楼市撤出,能进入股市的资金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毕竟从楼市撤出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归还贷款,因为进入楼市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而即便有一部分资金进入投资环节,也还有商品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可供选择。而与这些市场相比,A股市场难有优势可言。毕竟目前的A股市场完全是一个圈钱的市场。IPO圈钱、大小非套现圈钱、上市公司再融资圈钱,而且股市制度极不完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盛行。面对这样的市场,投资者信心缺失,真正的投资资金显然不会大规模介入。

四是,即便有少数资金从楼市撤出流向股市,那也不会成为推动行情上涨的力量。因为这些资金完全可以进行无风险“打新”,获取“打新”收益。一方面通过买入波动性不大的大盘蓝筹股,以获得网下“打新”资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买入股指期货来锁定风险,这样“打新”也就没有风险可言了。通过这种“打新”每年也可以获得两位数的收益。这对于机构资金来说,显然是有吸引力的。

所以,尽管国庆期间有21城市调控楼市政策出台,但这并不会引发楼市资金大量流向股市。所谓楼市资金进入股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想当然。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