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四季度首个交易日,A股喜迎开门红,沪指创下今年8月15日以来单日最高涨幅,并再度站上60日均线。据记者了解,节后投资者情绪有所回暖,但总体依然保持理性。在多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之后,专业投资人及分析人士对楼市溢出资金的流向存在分歧,但其对10月市场的反弹普遍较为乐观。
昨日,沪指高开近16点,而后因受到地产、装修装饰、水泥建材等房地产产业链的拖累,开盘后不久沪指小幅调整。随后,各大指数均开启震荡上涨模式,大部分行业板块上涨。沪指从盘中最低的3014.62点逐步攀升至3050点附近并维持高位,收盘报于3048.14点,涨幅1.45%。创业板指报2208.47点,涨幅2.72%。昨日两市成交合计4544亿元,较节前不足3000亿元的成交额明显回升。
“市场的普涨是好事,我们的产品专注于个股,因此并不会因市场短期的波动进行大幅增减仓,但一些朋友已经开始积极加仓。”沪上某私募投资管理人向记者表示。
某券商理财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节前部分投资者倾向于持币过节,避免长假期间发生黑天鹅事件,因此长假后股市一般会出现资金净流入。
国庆假日期间,多地启动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受其影响,多数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量环比大幅下跌。许多投资者也将昨日股市的强势反弹与房地产资金的挤出效应相联系。然而,楼市与股市究竟是否存在“跷跷板效应”?受访的专业投资者及分析人士对此仍存分歧。
知名私募朱雀投资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期市场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担忧,乐观者看到资金将分流进入股市,利好股市资金面;悲观者看到房地产下行对经济基本面的拖累。预计这两方面因素都会存在,但短期影响有限。总体来说,房地产调控或难以从趋势上改变市场的节奏,所带来的更多将是结构、风格上的影响。
东方资管基金经理兼策略师刚登峰认为,房地产调控对投资策略的影响不大,因为已经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的调控风险,所以其对相关板块的配置不高。未来需要充分考虑行业下行带来的风险。
上海量化投资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毛羽也向记者透露,其投资策略目前没有实质性变化。公司依然按照既有的定量分析进行投资,房地产市场与A股的相关性还不能通过量化分析来说明,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尚不足以调整其对A股的资产配置。
某券商营业部投顾向记者表示,其客户在昨日进行加仓的并不多。近半客户处于空仓状态,持仓的客户一般仓位较高且处于被套状态。
相比之下,部分券商分析师态度更为乐观。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在研报中指出,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意图体现的是结构性调控而非总量调控,对A股具备双重“跷跷板效应”。一方面,在低利率环境未变的情况下,房地产资金的挤出有助于A股获得流动性的再分配;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并行的背景下,财政政策或发力以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滑。
一些机构投资者则对此持观望的态度。刚登峰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可使房地产市场分流股市资金的效应减弱,令股票市场在大类资产中的相对吸引力增强。但资金会否因此大举进入股市,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对于后市,不少机构和分析人士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期,认为市场的反弹窗口依然敞开。
光大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赵扬认为,A股一直不缺乏资金,缺的是赚钱效应和企业价值的提升。从大环境来看,低库存推动的经济小复苏尚可持续一段时间。同时,目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市场的反弹窗口依然敞开。
国元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明利也认为,市场短期的趋势是向上的。在流动性充足的背景下,底部逐步抬高是下半年股市的基本特征。目前来看,市场有望迎来全年中一次较好的机会。
在投资主线方面,华泰证券策略团队建议关注直接受益于财政政策发力的纯正基建股、基建板块上游中对房地产敏感度较低的原材料板块等。王明利认为,从价值重估的角度考虑,蓝筹股预计依然将受到关注,热点预计还会向更多行业蔓延,如食品、建筑业、机场、航空等行业,并形成轮动。
对于未来市场仍需注意的风险点,赵扬指出,后续市场的核心风险仍集中在汇率波动、无风险利率上行和企业盈利回升周期结束等方面,今年12月和明年一季度将是较为重要的观察期。
险资:楼市与股市
“跷跷板效应”有待观察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有近20个热点城市出台了楼市调控政策,这对A股会否形成“跷跷板效应”?受访的京沪两地保险机构投资经理表示,地产调控会否使居民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金会否从楼市流入股市,最终取决于股市本身的投资吸引力及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变化,这需要时间观察。
对于有私募高调喊出“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成为推动股市新变量”的观点,一些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经理并不认同。“股市表现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楼市与股市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很多内外部因素。”
“总体来看,不改变我们对市场大势的判断。”上述保险机构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他们仍然坚持这个观点:股市若要出现超预期上行,需要看到盈利大幅改善、利率进一步下行和改革超预期,下半年需要重点关注的仍然是这三个方面的变化。
从记者的采访情况来看,保险机构对于四季度市场表现并不悲观,总体持中性态度。多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经理的观点是,经济基本面虽然没有大幅改善迹象,但也没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市场区间震荡的格局仍未改变,目前仍以结构性、阶段性行情为主。“在改革红利逐步转化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形成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的预期后,才会有更多增量资金入市,形成趋势性行情。”
具体在操作上,在受访的保险机构投资经理中达成共识的是,在中长期投资策略的指引下,会积极地、适度灵活地把握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加强对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深入挖掘。“目前仍坚持业绩为王的投资逻辑,看好估值适中、净利润增速较好、估值与业绩匹配度较合理的品种,如部分食品饮料、化学制药等消费板块及部分白马类成长股。同时,继续维持此前在沪指2800点至3200点间开展波段操作的策略。”
对于低利率、“资产荒”下的投资环境何时才会迎来改善?多位保险机构相关人士表示,“当前经济仍处在调整的过程中,企业盈利能力较差,降低资金成本仍是趋势。预计在未来数年内,中国经济还处于周期的底部,中国仍处于低增长低通胀的状态,故利率水平会维持在低位,在此格局下,高收益资产逐渐减少,权益和实物类资产不排除进一步上升的可能。这种状态预计会持续到中国实体经济实质性企稳回升、改革和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起到重大支撑作用、企业盈利状况总体改善为止。”
有主流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从中长期看,股市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结构,以及资本市场本身的完善和健全。“中国经济处于增长方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换的改革转型期,虽然短期经济面临一些压力,但从中长期看,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仍然存在,改革转型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中国经济必将走向一条稳健、健康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将为中国股市发展奠定基础。在经济改革转型和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我们相信股市的合理繁荣将在3年内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