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上市公司配合市场炒作而更名,这不仅助长了市场投机炒作的气氛,而且也增加了相关股票的投资风险,毕竟炒作过后,一些公司的股价会从终点跌回到起点。并且这种配合市场炒作的更名,甚至不排除有内幕交易以及市场操纵的嫌疑。
对上市公司任性更名现象说“不”很有必要的
►继9月30日上交所发布《上市公司变更证券简称业务指引》之后,11月4日深交所又发出《变更公司名称备忘录》,这意味着A股市场全面对上市公司任性更名现象说“不”。
►对于A股市场来说,这种说“不”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说上市公司更名是公司的“内部事务”,但最近数年,随着上市公司更名数量的增多,上市公司的更名越来越发展成为一种“外部事务”。甚至成为一种迎合市场炒作的手段。市场流行什么,上市公司就更名成什么名称。
►正是基于这种更名的随意性,以至近年来上市公司更名数量急剧增加。如,1998年,沪深两市更名的公司共26家;1999年,两市改名的公司为36家;而到了2013年A股就有151家上市公司变更名称;2014年更名公司达160家;2015年更名公司进一步扩大到217家。2016年至今变更股票名称的公司已经达到229家之多。其中,阳煤化工以更名13次位列“更名榜”榜首。当然,并不是每一家上市公司的更名都是随意更名,但在更名的上市公司中,确实不乏任性更名者。
上市公司的任性更名有何危害?
►上市公司的任性更名带给市场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某些上市公司配合市场炒作而更名,这不仅助长了市场投机炒作的气氛,而且也增加了相关股票的投资风险,毕竟炒作过后,一些公司的股价会从终点跌回到起点。并且这种配合市场炒作的更名,甚至不排除有内幕交易以及市场操纵的嫌疑。
►又如,某些上市公司赶潮流式的更名很容易误导市场,误导投资者。如多伦股份更名为匹凸匹,该公司根本就没有成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更没有对应的业务收入。这样的更名很容易误导投资者。
►而与误导投资者完全相反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更名完全成了“无厘头”的“三无”更名。既无行业属性,也无公司所在地,当然更无企业文化与内涵。如二三四五、零七股份、星期六等,这让投资者看了之后一头雾水。这也给投资者的投资带来了麻烦。
►也正因如此,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更名加以规范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深交所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应根据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审慎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不得随意变更。变更后的公司名称应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不得利用变更名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又如,深交所规定,上市公司因主营业务变更拟变更公司名称的,原则上应当符合以下标准之一:1、新业务最近12个月已实现的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新业务最近12个月已实现的营业利润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利润的比例达到30%以上。如此一来,市场流行什么,上市公司更名什么名称的随意更名也就会受到限制。
上市公司要珍惜自己的“公司名称”
►当然,沪深交易所的规定是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的。而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当然要遵守沪深交易所的规定。更重要的是,要珍惜自己公司的名称。因为公司的名称就象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它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一些公司常常表示要做百年老字号。但这些常常变更名称的企业是不可能成为百年老字号的。尤其是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炒作而变更名称,这其实是对公司品牌的一种损害。
►不仅如此,一个公司的名称,其实也是一个公司的招牌与名片,是对企业的一种宣传。通过公司的名称,人们要不可以知道公司的所在地,要不可以知道公司所从事的行业,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投资者的投资,也能方便人们与公司取得联系。但那些“三无”公司的名称就很难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此外,一个好的公司名称,可以体现出公司的素质与文化。相反,象一些“三无”公司名称,或某某行业股份这样的公司名称,就看不出企业的素质与文化。展示给人们的是这家公司缺少素质、缺少文化。所以,作为上市公司来说,一方面是要给公司取一个好的名称;另一方面则是要好好珍惜“公司名称”。如果公司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名称,那么这样的公司离臭名远扬也就为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