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市来了,市场要到3500点了,券商股都启动了……
翻看最近两天的各大媒体和公众号,所有的投资者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对于媒体的作用,笔者一直认为,如果媒体背后的那些人不存在惊天阴谋的话,那么它的作用只是强化某种市场中正在发生的,并且希望投资者看到的现象罢了。
当然了,这几天的行情,让有些人对此欣喜如狂,也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那么面对此刻不断上涨的市场,作为投资者而言,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呢?2020年三季度是不是一轮阶段性行情的起点呢?
对于这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而言,可能会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短期内市场上攻的动能已经出现不足的迹象,因此操作中要保持谨慎,甚至部分高位个股存在大幅震荡的风险;当然站在中期的角度而言,这轮个股的结构性行情远远还没有结束,甚至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中国证券市场中第四轮大牛市的序幕,还没有完全拉开。
「市场逻辑」
1)客观地看,中国证券市场中任何一轮大牛市的展开,都是建立在整体经济环境向好,甚至是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虽然从二季度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似乎已经摆脱了疫情的影响,回到了之前的发展轨迹上来。但是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全球疫情的情况还没有出现缓解,因此在经济增长中出口环节,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单单靠国内消费或者政府主导性投资,很难在下半年拉动中国经济出现高速增长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市场环境并不具备展开全面性牛市的基础,这一点大家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
2)从这几天整体市场的情况来看,沪指在券商和地产板块的带动下大幅上涨,并且还出现了加速上扬的迹象,同时前期走势较为强劲的创业板却连续两天,在高位出现震荡回落的走势。一面是带动指数的权重股出现上涨,另一面却是前期强势个股纷纷出现了震荡调整。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想到:是不是存在,拉抬指数掩护部分高位个股出货的嫌疑?此外最近两天整个市场的量能情况虽然出现放大,而在前期成交密集区附近,一旦量能出现萎缩,势必会引发市场出现短期的大幅波动。
3)虽然这几天券商板块出现了明显活跃,但是券商板块是行情的先行指标,并不是眼下的风向标。正如2018年10月22日,券商板块启动之后,整个市场在短期上涨之后,在年底之前还出现一波两次探底的走势。从近期市场的情况来看,科技和消费两个板块并没有出现在涨幅板的前列,而仅靠券商和地产板块活跃,是很难让指数出现持续性活跃的行情。因此加速上涨之后,短期内市场迎来高位震荡的可能性极大。
当然,眼下的中国证券市场正在从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各个方面进行大的变革。因此从中期角度来看,整个市场未来也孕育着较大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目前来看绝对不是全面牛市的机会,依然还会是个股的结构性机会。
「热点策略」
从操作策略的角度来看,伴随着股指出现加速,不仅在操作中要保持谨慎,不要盲目追涨地产和券商;而且对于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尤其是创业板中个股,还要注意震荡回落的风险。
而在操作品种的选择方面,笔者一直认为消费板块属于可攻可守的板块,短期内在市场存在震荡的预期下,可以继续对消费板块中农业、猪肉、食品饮料和商业连锁板块进行重点关注,这类板块中不仅有业绩方面的保障,而且走出独立性行情的可能性也较大。
对于科技板块,短期内不仅存在震荡的风险,而且未来还有两极分化的可能性。因此在保持谨慎的同时,可以对前期涨幅不大,并且存在国家战略背景的数字货币和北斗导航板块进行重点关注。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于什么是“拿来主义”有过这么一段诠释: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在证券市场中,每一位投资者其实都需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面对市场的走势,面对媒体的声音,面对舆论的导向。我们每个人也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