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中证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四大先行指标亮了,A股新一轮牛市呼之欲出》,记得过去几次市场出现大牛市的时候,官宣都会发布类似重要的牛市“檄文”,那么这一次是不是概莫能外?
牛市来了,对于这个观点,让很多投资者欣喜如狂,毕竟从15年6月份算起,牛市已经让我们等待了整整五年......;但是对于有些在市场中经验老道的投资者,对牛市的观点并不以为难,笔者了解到期间甚至还有一些人目前是空仓状态。
此时此刻,笔者想要跟大家说的是:
对于那些相信牛市到来的投资者,笔者建议此时需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市场和中国经济,切不要出现“冒进主义”的错误;而对于那些所谓经验老道,不相信什么“牛市”的投资者,笔者也建议他们不要想当然,更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站在3100点之上,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向下审视市场这轮快速上涨的逻辑和动力,而且更需要我们向上眺望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面对沪指突破了3100点,“冒进主义”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把握不住这轮行情中真正的主线机会;而“经验主义”更会让我们坐失这波大幅上涨行情的机会。那么未来的行情又会如何演绎?作为投资者而言,在3100点之上又该如何运用“投资两全法”,在投资中不犯这两种错误呢?
「市场逻辑」:
其一,客观认识这轮行情的基础
中国证券市场中每一轮大牛市都有着启动的基础,99年牛市基础是互联网开始改变生活的开始;05年牛市基础是股改和汇改;而14、15年牛市基础是金融创新。而这轮行情的基础,客观来讲一是全球疫情中,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显示出自己强劲的韧劲,引发全球资金的关注;二是面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国证券市场正从制度层面进行大的变革。简单来说,这轮行情的基础是全球比较优势和制度变革所触发。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回升面临者巨大的考验,尤其是出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轮行情短期内演绎成“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
其二,理性看待券商板块的上涨
笔者曾经在前期很多文章中不断强调,券商板块是行情启动的风向标,而这轮行情的启动也是因为6月中下旬开始券商板块从点到面的全面活跃,而应用而生的。客观来看,今年以来对于券商板块而言,可以说是利好不断,并且这些利好既有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短期兑现的;也有制度型的,对于整个证券市场中长期有利的。就眼下市场而言,中信和建投合并(虽然不断澄清,但往往属实)和向银行开放券商牌照这两个消息,没有明确兑现之前,券商板块短期内还将保持强势的走势。
其三,不能无视的成交量放大
本周三开始沪深两地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周四沪深两地市场单日量能突破万亿,周五沪市当日成交量更是达到了5300多亿,创出最近四、五年以来的之最。不能无视这种量能的放大,一定是有大量增量资金入市。并且可以确定是,这些增量资金中绝大多数是机构资金。因为这几天快速上涨后,中登公司的开户数量并没有出现明显激增,而且这几天部分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正沉溺与新三板打新中,申购资金最快也要下周解冻。因此在这个位置敢大举进入的机构资金,一定是志在长远,绝对不会是贪图100~200点的上涨空间。
综上所述,短期行情的风向标仍是券商板块,一旦券商板块高位出现震荡的话,则市场短期内会有较大的波动。与此同时,这波行情还远远没有出现“全面牛市”的特征,因此行情还会以个股的结构性机会来表现的。因此,作为投资者而言,在近期市场中“冒进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都不能犯。
「热点策略」
既然对于当前这波行情的性质已经明确了,那么在未来的操作中相关的策略也就非常清楚了。由于在券商板块及其他权重股的带动下,市场短期已经出现了加速迹象,因此此刻就不要在盲目追涨,短期应该注意市场未来的震荡风险。
对于券商板块,继续持有的同时,关注消息面的情况,笔者预计无论是两券商合并还是银行开始券商牌照,近期都会有明确说法,只要券商板块继续强势上涨,行情就应该不止;反之就要注意市场震荡的风险。
对于科技板块,笔者从6月中下旬反复强调的数字货币板块,在周四周五开始出现活跃,由于该板块有前期蛰伏资金,一旦出现活跃迹象的话,后续存在继续走强的可能性可以关注。
对于消费板块,在金融、权重和科技全面活跃的时候,该板块这几天表现平平,但是一旦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候,该板块的避险功能就会体现,因此建议大家注意猪肉、农业、食品饮料和酒类板块中的机会。此外下半年市场风格也会转换到部分周期性板块中,因此对于建材和水泥等板块可以进行中期关注。
证券投资,笔者一直觉得这是一件彰显个性的事情,但彰显个性绝不是肆意妄为,尤其是在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唐寅的《桃花庵歌》中的那段: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是笔者在投资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最近笔者想说:我们正处在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的大变革中,切莫在这场变革中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