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前三周证监会已核准了3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如果在第四周继续核准新股发行的话,那么11月份核准的IPO公司数量就很有可能达到50家之外。新股发行会不会压跨大盘就成了市场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IPO再度提速
►进入11月,新股发行在今年7月提速的基础上再度提速。11月4日,证监会下发9家企业首发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45亿元。11月11日,证监会再度下发15家企业的发行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112亿元。11月18日,证监会又核准了1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预计不超过64亿元。如此一来,11月已累计核准了3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按照11月前三周每周都有核发的节奏,不排除11月25日还有首发企业得到批准。
►实际上,即便以11月已核准的38家计,11月份的核准发行数量已创出今年新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每月核发IPO批文的家数分别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至7月份开始,下半年下发批文的家数明显增加,7~10月份分别为27家、26家、26家及28家,而11月累计已达38家,约相当于4-6月三个月的总量。
►新股发行的再度提速,让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解决IPO堰塞湖的希望。有市场人士推算,截至11月17日,IPO排队中(包括已过会)的企业数量为725家,若按照11月份的速度,消化IPO排队企业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
四种担心
►至于能不能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消除IPO堰塞湖,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毕竟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还会有大量的企业加入到IPO排队的行业中来。更重要的,正如投资者所担心的一样,还要股市能够承受得了新股的加速发行。实际上,对于新股发行的再度提速,不少投资者并不是乐观地来预计IPO堰塞湖何时能够消化完毕,而是对新股发行再度提速表现出种种担心。概括说来,主要有这样四种担心。
►一是新股发行再度提速会不会压跨大盘。一直以来,新股加速发行都被视为是市场的一大利空因素。实际上就在去年股灾期间,监管部门还将叫停新股发行视为是救市的一项重大措施。虽然基于投资者对新股的追捧,以及市场炒新的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减了市场对新股加速发行的恐惧心理,使这一利空因素得以削弱,但新股加速发行过快会不会最终压跨股市,还是令投资者感到担心。毕竟在2015年股灾发生之前,每月的新股发行数量达到了50只之多。虽然我们不能把去年股灾的发生完全归咎于新股加速发行,但这至少也是一个利空因素之一。而如今,11月前三周证监会已核准了3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如果在第四周继续核准新股发行的话,那么11月份核准的IPO公司数量就很有可能达到50家之外。新股发行会不会压跨大盘就成了市场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二是担心再融资压力的进一步增加。目前以定向增发为主的再融资已成为股市最大的抽血者,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就达到了1.14万亿元。而面对新股发行的再度提速,投资者又不能不担心再融资压力还会进一步增加。因为目前的新股发行对募资额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新公司上市通常都“吃不饱”,所以不少公司选择上市后进行再融资。有的企业甚至上市不到半年就开始了再融资。因此,新股加速发行,显然会进一步增加再融资的压力。
►三是担心IPO审核把关不严,让更多的问题公司混入市场。因为新股加速发行也倒逼着IPO审核也要提速。因为截止11月17日,已过会待发行的企业只有51家,其中上交所28家、深圳中小板8家、深圳创业板15家。面对新股加速发行,这点储备显然不够,这就倒逼着IPO发审提速。而IPO发审提速的话,发审质量能否保证就是一个问题了,这其中必然会让一些问题公司混进市场。
四是新股加速发展必然带来A股市场大小非数量的急剧增加。因为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并没有解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任何一家企业上市,差不多都会带来3倍于IPO首发规模的限售股。而A股市场本身又没有完善的解决限售股问题的办法,只能任凭限售股在解禁后套现。所以新股的加速发行,只会让A股市场越发成为大小非的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