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监管部门来说,不仅要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更要引导上市公司理性融资,让股市在重视融资功能的同时,也能重视投资功能,真正做到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并重。
►2016年进入收官阶段,各类统计数据也相继出台。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从2016年的融资数据来看,在不知不觉中,2016年居然成了“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截止12月25日,包括IPO、增发和配股在内,2016年的募资总额达1.62万亿元,超过2015年的1.55万亿元融资额度,成为融资金额最高的年份。
�
►2016年居然成了“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这件事情确实令人感到震惊,同时也令人难以置信。因为2016年的A股市场是非常平淡的一年。以12月27日的收盘指数3114.66点计算,较2015年末的收盘点位3539.18点下跌了424.52点,跌幅达到12%。虽然自刘士余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股市总体上稳中有升——刘士余是今年2月20日上任的,上任前一个交易日2月19日上证指数收盘2860.02点,12月27日上证指数报收3114.66点,整体上涨了8.90%,是名符其实的“稳中有升”。但在今年的行情中投资者赚钱并不容易。据CCTV的调查显示,今年股票投资者亏损的比例达到72%,其中33%的投资者亏损幅度在20%以上。一方面是指数下跌,投资者普遍亏损,另一方面是2016年成了“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如此鲜明的对比,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那么,行情低迷的2016年何以成了“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呢?这首先与A股市场的定位有关,A股市场是一个为融资服务的市场。所以,尽管去年的股灾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今年初的第三波股灾又让投资者在2016年遭遇当头一棒,在这种情况下,股市本应休养生息。但基于为融资服务的需要,股市不仅没有休养生息,相反还加大了融资的力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新股发行一再提速。新股发行数量由今年1、2月份的每月6家增加到今年12月份的48家。12月份新股发行数量是1月份的8倍。所以,2016年成为“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这是A股市场过度为融资服务的结果,是A股市场“重融资轻投资”的最好表现。A股市场之所以在2016年里走势低迷,在美国股市一再创出历史新高的情况下,A股市场始终欲振乏力,就是由于A股融资过度抽血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牺牲。
►其次,2016年成为“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也是由于“定增猛于虎”的缘故。尽管今年管理层在新股发行节奏上提速明显,但由于监管部门对IPO融资额度限制较严格,以至新公司IPO融资的额度大多控制在10亿元以下。只有上海银行一家公司上市募资超过百亿元,达到106.7亿元,只有25家公司的募资金额超过10亿元。募资金额最少的海天精工仅募资0.7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资金额只有0.62亿元。所以尽管2016年新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达到245家,但募资额却只有1615.67亿元。但上市公司定增募资金额却高达1.46万亿元。其中,今年共有700多家公司实施增发,21家公司募资额超过100亿,6家超过200亿,长江电力的募资更是高达422.8亿。定向增发成为A股最强抽水机,一年的增发募资金额相当于2010-2013年四年的总和1.45万亿元。正是由于定向增发的凶猛圈钱,这就使得A股市场在低迷的2016年仍创下“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的奇迹。
�
►其三,2016年成为“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也与A股市场的投机炒作之风有关。尽管2016年股市行情总体低迷,但A股市场局部范围内的投机炒作之风始终都未收敛。不论是新股加速发行也好,定向增发猛于虎也罢,但归根到底一点,都需要市场承接。而在这个问题上,市场的投机炒作,无疑成了新股加速发行及定向增发平稳着陆的最好平台。以新股发行为例,每只新股上市通常都会爆炒10几个涨停板,如海天精工上市后的涨停板达到30个之多(其中“一”字涨停29个)。面对新股爆炒带来的赚钱效应,新股发行始终供不应求,投资者申购新股一签难求。如此一来,新股发行提速自然难免。而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通常都伴随着上市公司的“讲故事”,基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上市公司的股价被炒高,定向增发因此顺利发行。因此,2016年成为“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投机炒作所铸造的辉煌。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也是由于投资者的不成熟,导致A股市场最终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新股发行也好,定向增发也罢,实际上都是对市场投机炒作的一种利用。
�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2016年终于成了“A股史上第一融资年”。尽管“第一融资年”的“美名”与A股市场的低迷并不相符,但它却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尽管在“第一融资年”的背后,是投资者亏损的事实。但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现实,也希望监管部门能正视这个现实。虽然融资功能是股市的基本功能,股市有必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笔者希望的是,不仅投资者的投资需要理性,包括上市公司的融资同样也要理性。作为监管部门来说,不仅要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更要引导上市公司理性融资,让股市在重视融资功能的同时,也能重视投资功能,真正做到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