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天收盘为止,又一组残酷的数据扑面而来,让很多投资者不忍直视。那就是今天沪指出现过50多点的下跌,同时市场中上涨个股仅为800多家,而下跌个股家数却达到了3200多家。看来市场是要把“股灾式牛市”进行到底。
从今天盘中的情况来看,前期部分机构抱团取暖的品种开始出现大幅震荡,如有色、煤炭、农林牧渔、酒类等板块出现在跌幅榜的前列。连续两个交易日股指高位震荡,再加之这些机构抱团品种的调整,是不是意味着这波行情的结束?接下来整个市场将面临大幅调整的走势?此时此刻,很多投资者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这轮行情又一次让大家“伤痕累累”。
在周末的文章中,笔者已经强调过,虽然这波行情与2018年年初行情在“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从这两波行情的“神韵”来看,的确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不要过分担心,这轮行情会出现2018年2月份之后大幅调整的走势。但是连续两天的高位震荡,的确又让很多投资者对于后市出现了疑问,股指高位震荡后,市场又会何从何去?那些机构抱团的品种,是否还会卷土重来?面对此刻市场的震荡,作为普通投资者在操作策略上面,又该如何调整?
针对投资者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还是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这轮行情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结束,短期震荡之后,整个市场仍具备继续震荡向上的可能性。面对部分抱团品种的调整,这里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市场震荡之后,新热点板块在这里会应运而生;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基本面良好的抱团品种,震荡之后存在中期介入的机会。
「市场逻辑」
情况一:市场目前基本面的情况依然向好
从今天公布的12月份CPI和PPI的数据情况来看,这两个数据总体上符合市场的预期。与此同时从中金公司相关预测情况来看,12月份社融数据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分别为2.2万亿和1.2万亿,同比增速与上个月基本持平。这种情况说明目前整个市场“宽信用+紧货币”的特征并没有发生改变,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A股市场的走强。此外今年以来已经有8只爆款基金一日售罄,未来1个月内还有47只基金等待发行。这种情况也说明未来整个市场增量资金入场方面,也是比较充沛的。因此本身市场连续拉升之后,短期内存在震荡调整的压力。而当下整个市场基本面方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震荡之后市场仍存在继续走强的可能性。
情况二:大金融板块开始出现异动的情况
从12月30日启动的这波行情,到目前为止与以往的行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大金融板块在这波行情拉升的过程中,基本处于缺席状态。尤其是银行板块,甚至在新年之后,还出现连续两天大幅调整的走势。但是从上周三开始迄今为止,整个银行板块出现了明显止跌回升的走势。在今天市场大幅震荡的过程中,银行板块出现了较为强势拉升的走势;同时虽然这段时间券商板块没有出现整体性的机会,但是几乎每天盘中都可以看到有异动的券商个股活跃。因此笔者判断,市场在高位震荡之后,第二波行情的展开极有可能要看大金融板块的表现,不排除未来大金融板块会成为拉动市场上攻的主要动力。
情况三:震荡行情中科技板块接过轮动的大旗
这波行情不同于2018年年初这波行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波行情都是在机构抱团品种拉升下展开的,而2018年年初当机构抱团品种出现瓦解的时候,并没有其他热点板块的接替,因此当时市场出现了连续大幅调整。而这波行情从上周五开始,在部分抱团品种出现大幅震荡的背景下,科技板块却接过市场轮动的大旗,成为这两个交易日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品种。而科技板块的活跃,也是笔者在上周反复强调板块,该板块不仅因为本周CES展会将如期展开,前两届都给证券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机会;而且科技板块在前期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技术上存在反弹上涨的要求。因此在科技股活跃的背景,即使股指在高位出现了震荡,但整个市场人气还在,一旦短期情绪得到修复,整个市场还具备继续走强的机会。
「热点策略」
近期的操场策略方面,笔者已经反复强调多次了。一方面不要盲目追高那些所谓的抱团品种,另一方面也不要担心什么行情在这个位置上面结束,对于科技板块中短期可以重点关注,中期角度还可以对于军工板块中部分业绩良好的个股进行关注,把握其震荡之后的第二波机会。
在今天文章中跟大家分享科技板块中的人工智能行业,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国内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73亿。同时根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的预测,2020年国内AI市场规模将达到62.7亿美金,2019-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复合增速将保持在30%以上,2024年会达到172.2亿美金。同时,中国在全球AI市场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2.5%上升到2024年的15.6%。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高,未来成长空间大。
逻辑关注点:
逻辑一:AI行业完整产业链包括三层:其一,基础层为AI提供数据以及算力的支撑;其二,技术层提供了各类AI算法、架构以及应用平台;其三,应用层主要挖掘在各个行业和产品的AI+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各公司在赋能应用的同时,也在积极打造AI开放平台,布局芯片,希望通过局部全栈能力打造出差异化优势;
逻辑二:根据有关报道,2020年12月,国内政府端安防AI招标及中标金额分别同比增加39%和58%,需求大幅向好主要缘于新基建带动下政府端需求持续复苏,年底大项目加速落地:12月份月招标端过亿项目18个,总金额35亿元,中标端过亿项目26个,总金额55亿元。2020年全年来看,20年Q1受疫情冲击需求大幅下滑,但自5月起需求持续回暖,全年前低后高但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其中招标金额同比+13%,中标金额同比+33%;
逻辑三:需求爆发叠加政策鼓励加速产业化落地,AI企业进入红利兑现期。从需求端来看,发展AI已是全球共识。目前安防、智能汽车、教育、医疗、新零售等是热点应用领域。除去安防行业外,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出货量在2021年增速有望超过25%,在2024年年出货量超过5000万辆;3)预计到2022年AI+在线教育市场能达到700亿左右规模;4)新零售中AI的投入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178.8亿元。未来人工智能产业有望进入规模商用的红利兑现阶段。可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行业的相关公司:科大讯飞、中科创达、大华股份、锐明技术、浪潮信息等。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讲到:演员“体验”过程的“自我修养”。外部表达依赖于内心体验。体验过程意义重大,是因为在创作的时候,每一个步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动,都应该由演员的情感给予生命和依据。作为投资者来说,在这个市场中也应该有着属于自己的修养,那就是任何时候不要缺少独立的思考,并且这种思考要建立在实战基础上的。有了思考和实践,才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切忌在这个市场中,我们不要做那些“学而不思”或者“思而不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