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和理想融入长城的人。
-观看纪录片“我爱长城”。
久未到电影院看电影了。
受“我爱长城”纪录片剧组之邀,来到了第一百货B棟8楼影城。(老战友李新推介。)
受朋友之邀,有走过场的意味,记录片嘛!
灯光暗下,画面与音乐刚起,一张朴实、英俊、正气的年轻人的脸,他的攀登、他的跌跌跄跄、他的步履蹒跚,他在其间拿着照相机、摄影机器材的累赘,向着巍峨、辽阔、烟雾腾腾的长城内外,发出咔咔之声的旁白,顿时令我激动不已。
这张脸,时代应有的青春的脸庞!
我们当下影视中的青春形象无不是奶油小生般脆、嗲、糥、若;厚重的脂粉气,一抖落,便有掉渣般的扑撒,不接地气,生活在虚无中的、女性化的男演员遍布银屏。
与之相比,天壤之别。
我入戏了,随着影片展开的记录,我陷入沉思。
(一)中年与青年的对比。
大背景,是百岁老红军王定国80岁“重走长征路”-书写伟大长城,将长城与长征融为一体,以及罗哲文等老一辈翻开新时代伟大长城新的一页为中心的大背景,这是大的背景,赋予“我爱长城”宏大的叙述以无与伦比的恢宏和愿景。
凸显在银幕前的是杨东,他的视角,穿针引线,这个拿着照相机、摄影器材、无人机奔波、寻觅在辽阔江天的长城内外的青年,毕生把完整地拍摄长城做为人生最高理想的青年人。
由他串联起纪录片线索的落脚点。
同样、或更加重要,那就是中年导演宋献伟的鸿篇构思,精雕细琢的细节布局。
不能没有说教,又不能总是说教,将深深的思考辅之于画面、剪接,当代影视的先进器材也发挥了作用,声、画、剪辑,共同营造了“我爱长城”纪录片的摄制成功,宋献伟创作的画外音、串联词,以及选择性地放送的歌声、特别是童声的稚嫩和嘹亮,将银幕的空间伸向了更为深邃的三维!
王定国、罗哲文等老一代书写、重修长城,将伟大长城比喻为中华民族的脊椎、脊梁,王定国等老一代就是民族的脊梁、脊柱!
而在杨东、宋献伟导演的身上,(董耀会是目前长城协会的文化、精神领袖。)同样体现了当代我们民族的脊梁就是他们,他们不迟劳苦、不畏艰险、不问回报地拍摄“我爱长城”的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当代民族魂魄的长城。
在当下,市侩、金钱夹裹的社会里,他们的实际行动、他们对理想的执着、坚毅,令人尊敬。
这,更加重要,时代已经将爱我长城、修我长城的精神、将长城的丰沛、浑厚记录下,向全世界传扬的功德,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他们的身上;而他们以铁肩担道义的坚定、执着,自觉自愿地奉献、扛鼎着前进!
宋献伟和杨东,中、青两代为代表的新的“长城精神”,乃是薪火相传的希望之所在。
(二)明与暗的对比。
中、青携手,在银幕上一明一暗,一台前、一幕后,共同书写了二十一世纪新的长城的深刻含义,我爱长城,就是要爱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祖国;爱我长城的体现,就是爱国主义的生动展示。
明线就是杨东,他的独特视角、他的艰苦跋涉。
在我爱的前提下,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魂!
记录长城,完整地记录长城,无限接近地完整的记录长城,甚至是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无限地接近全面、完整的拍摄长城,是当下科学技术基本已经拥有的。
杨东的奔波、踏步、跳跃、踉跄,本身就是这种记录的生命鲜活的体现。
暗线,就是宋献伟导演。
他的创造、他的归纳、遴选,他的寻觅-资金的寻觅,庞大摄制组的构建,无一不是思深忧远的事情。
一明一暗,共同志向,勇于付出、不计名利的情怀,才可能实现“我爱长城”的伟大记录实践的成功!
1984年前后,有过这种宏伟的目标,并且实践了;显然,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摄影器材等等的局限,未能总体得到呈现;日本人也有宏伟目标,想要拍一部完整收录整个长城的时空的影像资料,也受制于时代、文化、不同民族的理解差异,而未能得到完美的体现。
当下,以王定国为精神领袖、以罗哲文为文化统领的老一代的鼓舞;(当下,是以董耀会为文化、精神领袖为集中代表。)又以宋献伟的执着坚持,加上巧妙的构思,居然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以完成拍摄我们的长城为毕生理想的青年人,而他-出生在长城脚下,一度怀疑脚下的长城可能是个“赝品”,当然,他的出生地恰恰是真实的长城的东段的起源地!
将理想与长城的修复、弘扬于一身抱负的有为青年立在了宋献伟导演的身边,天赐恩典、天作之合,拍摄、完整地拍摄、包括航拍、三维地表现伟大长城的气魄、沧桑,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杨东的特定的理想和抱负就是要完成平面、三维的呈现长城的理想的人,送到了宋献伟的身边,还是有了构思满世界上去寻找到了杨东这样的人?
一明一暗,共同演绎。
天作之合!
杨东的本身,以杨东为引线,穿针引线,将我爱长城的主题、思想、艺术呈现做到了天衣无缝的?!
(三)沧桑陈旧辽阔无比与青春鲜活孤独的对比。
强烈的对比,青春、正气,身着时代感强烈的,握有现代先进照相器材、照相机的、无人机,浑身透出青春朝气的活力四射,与沧桑万千、破旧、残漏但又浑然焕发着中华民族精神气息、辽阔深邃的长城形成对比。(光鲜亮丽的长城,仅仅只占不多的部分。)
形单影只的孤独的跋涉者与广阔无垠的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对比。
行程4万公里,跋涉、口干舌燥、孤独,烈日爆嗮、风餐露宿!
这种对比,非常强烈,对比中,将宋献伟导演内心的抒发得到了令人心满意足的表现。
任何人,在伟大长城面前,都是孤独、渺小的,但是毕生的付出和长城、长征精神的情怀,融入其中,将得到永久生存!
(四)匠心独运与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对比。
纪录片导演的内心是无比丰富的,因为不像故事片、戏曲片那样有情节、冲突、唱腔等有个性及有个性人的冲突等等的东西支撑,如何将导演的阐释得到画面、音效、时空线索的正反馈,是要煞费苦心的。
除了杨东的绝对是个“捡漏”外,中百一店80年代初的一座滚动电梯事件,极富戏剧性地展现了导演心中对上海人民对修复长城的满腔热情的颂赞,从侧面也投射出全国人民对“我爱长城”做贡献的窥豹一斑。
当时,一百几乎是整个上海唯一的一座滚动电梯,当时的稀奇是令人咋舌的,天天有无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流连忘返于滚动电梯之滚动中的上上下下的享受之中。
一百的领导想出一举两得的妙招:一人一毛钱,上上下下的享受一次。
4个月后,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了修复长城的伟大工程了。
以小见大,纪录片的这个小插曲,匠心独运,得来全不费功夫也!
(五)伟大长城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和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外国友人在长城的修复、爱护、宣传,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英国人威廉及一家两代人,30年维护长城,保护长城,就像一个清道夫那样,包揽了所有的脏活、重活、体力难以承载之活,一路维护,一路宣传,点点滴滴,宛如家庭主妇,爱护着自己的家园,令人催泪!
宋献伟导演,有力地捕捉到威廉两代人,做了浓墨重彩的“着色”,看似信手粘来,又显示了导演总体构思的绵密、博大,为记录片增添了厚度和世界的眼光!
长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看着这两代人的容貌,内心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
这不也是长城精神的拓展、延伸吗?!
伟大长城,伟大长城的精神和投射的迷人魅力,赢得了世界有识之士的尊重、敬仰!
日本NHK电视台以及小电视台多次拍摄“长城”,尽管不可能达到全貌、全景式的展示,也在客观上弘扬国之瑰宝的鼎力之作!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是牵动亿万人民的根脉图腾!
长城,无论怎么拍,都是壮丽、巍峨的,世界7大奇迹的魅力,是无穷的。
但是,观看如今拍成的“我爱长城”,我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与导演宋献伟及影片监制姜海明。)
我的观影体会是粗陋的,贫瘠的语言是无法展示“爱我长城”纪录片的宏大、深邃、以及内涵喷涌着的伟大民族精神的。
有兴趣的朋友,到电影院,去体验一下“我爱长城”吧!
我的只言片语的希望:宋献伟导演,再拍一部“黄河”吧,把您手中还有的丰富的有关长城的素材,巧妙的融入伟大母亲河-“黄河”吧!
2021.3.12.观影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