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重点提到“智能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智能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金融新业态。
智能金融涌动之时,传统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五大行纷纷牵手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苏宁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巨头,而先行者早已推出银行版的“智能投顾”服务。下面问题来了:银行能玩转智能投顾吗?
智能投顾=人工智能+投资顾问
国内将“Robo Advisors”译成了智能投顾,显得非常高深,其实更准确的翻译是“机器人投顾”,简单的理解就是“人工智能+投资顾问”。
参考美国金融业管理局(FINRA)官方定义:智能投顾是数字化投资(digital investment)的一种,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水平、财务状况、预期收益目标以及投资风格偏好等要求,运用一系列智能算法,投资组合优化等理论模型,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
翻译成俗话就是——用机器人替你理财,进行组合的配置和优化。
智能投顾兴起于美国,于2012年在投资顾问行业试水。据花旗集团的报告,智能投顾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0美元增加到了2015年底的187亿美元。而著名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预测,全球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2016年的0.3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2.2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8%,一个巨大的市场即将爆发。
在美国,智能投顾将目标定位在大量的中产阶级上,因为这部分人资产少、基数大,得不到理想的咨询服务(财富顾问是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的,收费很高),但同样需要投资来保值增值。
对国内而言,智能投顾同样可以视为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为广大中产家庭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宜信财富日前发布的《中国新中产智能投顾研究报告》显示,76%的新中产希望通过智能顾问获得投资推荐;73%的新中产偏好稳健性投资产品;62%的新中产追求个性化理财产品;61%的新中产追求性价比高的理财产品。
在美国,新兴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智能投顾领域。独立公司如Wealthfront、Betterment、Personal Capital等都已融资过亿,成长为新兴类金融公司。而截至2017年2月底,Wealthfront、Betterment分别管理了50.1亿美元、73.6亿美元(参见图1)。
银行纷纷入局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而全球传统金融机构纷纷以收购、合作或自建的形式布局智能投顾平台,如贝莱德收购Future Advisor,高盛收购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Dollar,富国基金与Betterment展开合作,先锋基金推出自有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客户优势,后来居上,据Statista统计,截止2017年2月,先锋基金2014年推出的智能投顾平台——先锋PAS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47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
2015年,智能投顾进入国内视野,以C2C(Copy to China)的方式传入中国(某券商研报语)。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十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及金融科技公司涉足智能投顾,比较知名的有弥财、宜信投米AR、金贝塔、苏宁金融等,传统金融机构在北京的则有平安一账通、同花顺iFind、招商银行摩羯智投等。
智能投顾市场鱼龙混杂,有不少平台打着智能投顾的旗号,纯粹为了销售基金产品、或者搭配几个简单策略选股,更有甚者将非标债权重新包装,放入投资者资产配置计划里,造成信用风险积聚。
传统商业入局,堪称大象起舞!
2016年12月6日,招商银行推出面向普通客群的智能理财服务“摩羯智投”,成为第一家推出智能投顾模型的传统商业银行。几乎在同时,浦发银行基于手机银行8.0版本,推出面向客户自助使用的线上资产配置服务平台——“财智机器人”。
在此,我们以摩羯智投为例来观察银行如何玩转智能投顾的。
招商银行是这样定义摩羯智投的:
摩羯智投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融合招商银行十余年的财富管理实践及基金研究经验,构建的以公募基金为基础的、全球资产配置的“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摩羯智投是基于客户的风险收益偏好,构建一个FOF,然后实现一键购买,实质上是“资产智能配置+基金销售”,类似于“理财魔方”的模式——理财魔方提供资产配置方案,整合介入盈米财富基金的购买端口。摩羯智投适合于普通人的理财需求,参与门槛仅有2万元,这与招行扩大财富管理客户群体的目标是一致的。
摩羯智投目前选择公募基金做资产标的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公募基金的覆盖面广,囊括了境内外股票、债券、商品、黄金、石油等众多品种;其次,标准化程度高,监管要求较高,有完善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其三,公募基金的认购起点比较低,普遍在10-1000元之间,而银行理财普遍起点5万-10万元;最后,流动性高,有利于快速实现资产组合再平衡。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统计公募基金2004-2015年的收益情况,仅有3年收益为负值,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19.2%(参见图2)。但是喜欢追涨杀跌的散户却亏损居多,即投资产品能带来正收益,但投资者却在亏损。智能投顾的出现,将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克服人性的弱点,自动止损或止盈,从而为控制风险,为投资者获取长期收益提供帮助。
银行纷纷入局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另一方面来看,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传统商业银行介入智能投顾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传统银行具有遍布全国的网点、丰富的客户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客户数据,包括资产、投资、贷款等各类交易,远远超过其他金融机构。如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入挖掘,将会为银行的发展带来难以想象的收益。
同时传统商业银行是公募基金的主要销售机构、资产托管机构,银行拥有极强的主动权和议价能力。
银行智能投顾,创新还是噱头?
推出智能投顾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将会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招商银行2015年实现代理开放式基金销售达6057亿元,代理基金收入75.19亿元,平均销售费率约1.24%;而由于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基金销售出现下滑,2016年代理基金收入55.39 亿元,同比下降26.33%。
后来随着摩羯智投的推出,招商银行结合线上线下的多方宣传,引起了众多普通客户关注并参与摩羯智投,继而带动基金销售收入的增加。截至2017年8月初,招商银行摩羯智投的平均收益率总体表现优于上证指数和中证全债,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亿。
不过,也应该看到,招商银行的智能投顾的落脚点,放在了“智能基金组合销售服务”上。这里面固然有监管政策的原因,国内智能投顾尚未有监管政策和法律规定,而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是独立进行的,更重要的是银行的目的在于销售基金组合——相比而言,银行平台的基金费用高于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
智能投顾的第二个目标是优选基金组合,尽量降低投资标的相关性,而其目前推荐的基金组合,有很多主动型管理基金,而不是被动指数基金,是否能够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也值得商榷。
据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是利用银行的基础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建模,结合客户风险收益情况,得出的个性化投资组合。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谁来监督智能投顾,谁来确保底层代码的公平性、安全性、可靠性?
笔者认为,银行入局智能投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紧跟国内智能投顾监管政策,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储备,加快丰富投资产品标的等,是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