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伴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崛起,作为金融科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金融工具,智能投顾成为了财富管理领域新的发力点。
《中国金融科技与小微金融竞争力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智能投顾是金融科技率先落地的典范,虽然国内目前大部分智能投顾平台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随着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打破,未来智能投顾行业将呈现强劲发展的态势。
智能投顾飞速发展
尽管起步较晚,但凭借各项技术的跨越发展,中国的智能投顾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赶超。传统的线下投资顾问即地面投顾主要服务对象为高净值人群。理财魔方创始合伙人马永谙认为,智能投顾填补了面向除了高净值人群外的所有投资者对于财富管理需求的空白。
从目前市场中智能投顾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劲松认为,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以理财魔方、蓝海智投等平台为代表的创业型“全智投模式”;以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的“半智投模式”以及早期从事互联网金融,进行互联网理财、社交投资与智能投研、量化投资的“类智投模式”。
各类金融机构从事智能投顾各具优势。对于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其优势在于庞大的客户流量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而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兴机构来说,其优势则在于技术的创新与服务的效率。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中心智能投顾负责人林常乐表示,智能投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管理的智能化;二是智能投顾交互的智能化。中国更多的是将前者已经在欧美发展相对成熟的技术进行本土化,而后者则是世界性的瓶颈,需要对数据进行积累、对用户进行深度洞察以及与应用场景相结合。
“低廉的收费在任何一个行业里应该都是一个竞争力所在。”在蓝海智投董事总经理李振博看来,成本因素是公司和投资者都会考虑的因素,智能投顾则很好地解决了地面投顾的问题。
大成基金量化与指数投资部总监黎新平表示,智能投顾的发展有四大推动力,即低成本、便捷化、定制化以及专业化,“这是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从事量化投资的金融机构做智能投顾的一个出发点”。
摸索阶段问题犹存
腾讯金融研究院首席理财专家李康宁表示,金融科技能够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未来金融通过科技手段普惠到个人之后,投资将会由依赖持牌金融机构逐步向第三方机构转变,用户体验也会日趋人性化、快捷化、精准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服务。
事实上,目前国内智能投顾在相关技术的应用上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对上亿客户的大数据分析与精准定位,我们发现当前国内市场并不像欧美市场那么成熟,客户对投资的目标感并不强。”中国民生银行运营管理部客户服务部资深投研专家王垒坦言,如果在投顾的策略上不能穿透到底层的核心原因上,不能给客户阐述其核心的逻辑和内在的关联,客户对投资的风险厌恶情绪会占上风,不能对资产配置起到一个比较正向或是有力的推动作用。
王垒认为,首先要带领客户确定目标,通过大数据统计或者产品带领客户准确衡量自身风险水平,明确定位以及投资标的。将投资方法论与客户需求在产品平台上进行对接,并为其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服务,通过人工投顾为客户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解释。
尽管市场发展迅速,不过黎新平也直言,目前中国智能投顾仍处于摸索阶段,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传统公司都在寻找一种合适、有效的发展方式。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智能投顾发展受量化投资与智能投顾监管框架待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客观条件仍不具备,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加强以及恶意代码、虚假业绩、操作系统风险四大要素制约。
良性竞争有利于行业发展
当前,摩羯智投、理财魔方、拿铁智投、贝塔牛、AI投等智能投顾平台相继上线,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创业平台纷纷布局智能投顾业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如何看待行业竞争?智能投顾从业者普遍表达了积极态度。李振博表示,竞争是件好事,“2014年智能投顾没几家,但是2015年后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同行,看到有传统金融机构参与进来,这对我个人来说增强了自信”。
紧抓市场机遇,各智能投顾平台围绕技术、策略、服务三大要素正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综合服务能力。马永谙直言,创业型机构面临的竞争环境不同,在中国巨量的财富管理规模面前,不存在传统公司和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我们互相渗透,互相合作,携手成长,不会存在所谓的此消彼长”。
《报告》指出,目前国内的智能投顾市场起步较晚,多数智能投顾平台诞生于2016年,大多数企业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随着2016年、2017年传统金融机构与高净值人群的强势入场,2018年资产配置市场将全面开花。
来源:金融时报
点掌发福利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群聊,可以领取今日金股,还能获得现金红包哦!
在点掌财经公众号回复188,可以获取最新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