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即数字化资产配置,作为新型财富管理方式,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智能投顾出现之前,投资顾问服务一直被认为是高净值客户群体才能享有的财富特权,大量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没能得到有效满足。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金融巨头也积极布局智能投顾,如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嘉信等也纷纷涉足该领域。
在国内投资市场日趋成熟的情况下,智能投顾这个新生事物与传统投顾相比,到底有哪些优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广义的智能投顾,是指通过IT的手段或用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解决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效率的问题,进而提高效率和自动化水平。而狭义的智能投顾则指线下理财顾问的线上化,即把线下理财顾问一系列工作实现线上化、互联网化,尤其实现自动化,这其中会用一些人工智能的方式提高效率。而目前我们提到的“智能投顾”,基本上是指狭义的智能投顾。
而智能投顾这两年之所以会有较快的发展速度,除了跟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有关的客观因素之外,还涉及到市场供与求的变化。
在以往,传统财富管理机构的主要精力放在可投资资产较大的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市场的长尾客户的理财需求大多都得不到满足。根据相关数据,市场投资者数量为10038.85万人,投资咨询从业人员却仅有5.02万人,二者比例约为2000:1,强烈的供需矛盾催生智能投顾发展。
另外,据机构的相关报告显示,随着新中产收入的逐步提高,理财金额也在同比上升。2017年,中国新中产不同收入层级的结余或理财占年度收入的占比保持在20%以上,而在使用互联网理财的平均时长方面,可为27.7个月,互联网理财资金约占所有理财资金的27.3%。
大量的新中产家庭希望通过理财来实现财富增值,也明白科学配置资产的道理,但在实际操作方面,苦于时间和知识的局限,或者是偏小的资金规模,都成为新中产家庭实现财富期望的阻力。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新中产大都拥有不错的教育背景,对于傻瓜式的跟风投资,内心并不信任; 相反,在投资观上,大都是以理性分析为主,但这类群体主要还是困于没有合适的获取投资理财的渠道。而智能投顾其实正可以解决这类用户在投资理财方面的痛点问题;而如果能够在多场景方式,让他们能自主自己所需或适合的理财产品,那再适合不过。
但是,目前国内的智能投顾,大多都是类似理财魔方这样,通过固定的KYC引导投资者选择固定的投资标的,并没有考虑到投资者所处的人生时机(比如:结婚、生育),也没有从投资者的财富现状,考虑投资者的持续投资能力,在这些方面投资者几乎是千人千面。
可喜的是,虽然智能投顾不能做到真正的个性化配置,但是根据方太证券的调查显示,亚太地区对智能投顾接受程度高达75% 以上,比全球平均约高出10个百分点,相较于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对智能投顾产品的接受度更高。这就为未来智能投顾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文章来源:三思投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