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中,私人银行往往和瑞士联系在一起。瑞士一度是全球高净值人群资产管理的首选之地。私人银行强调多资产组合方式投资,风险从低到高分别为现金及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保险、房地产、股票市场及其他境内外投资等。
私人银行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由于其私密性、专属性及专业性受到特定人群的青睐。回到国内,我国的私人银行发展刚刚十年,提供服务的机构从四大行、股份制银行扩大到城商行。私人银行的兴起与国民财富的增加不无关联。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201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8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190万亿元,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97万人。
“10%的高净值客户贡献了某些国内金融机构90%的资产份额,实现了一九的配比”,中国银行业协会私人银行委员会常委李伟庆表示,“商业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吸引高净值人群,实现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
近日,零壹财经针对私人银行发展历程、业务模式及数字化运用对李伟庆进行了专访。
私人银行入门门槛600万元 客户投资趋向保值、分散
零壹财经:您在银行从业多年,在私人银行领域担任很多重要职位,并且接连包揽了私人银行、金融科技等领域多项大奖,同时也恭喜您今天获得了金鹿奖最佳商业领袖奖。普通人群对于私人银行相对比较陌生,您能否向我们介绍一下呢?
李伟庆:私人银行起源于为欧洲的贵族家庭提供差异化服务的金融机构,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刚刚十年。我国高净值客户的资产总额平均年化增速在20%左右。
对于客户的界定,不同的商业银行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按照人民币资产600万元的标准,部分银行是以1000万元起,不同机构存在差异。根据不完全统计,60%多的私人银行客户是企业经营者,其次是级别高的企业高管,最后是专职投资人群。另外,随着富二代数量越来越多,中国的私人银行客户年轻化,平均年龄介于40至50岁之间,低于发达国家。
零壹财经:高净资产客户有什么特质吗?
李伟庆:越是超高净值的用户,越理解财富来之不易。他们更青睐保值类产品。而他们增值类收入主要来自对所持有的产业的经营,包括自身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内的中小型公司的投资和股权的投资。高净值人群不全是概念上的风险厌恶者,投资偏好保守与年龄、经验、所处的阶段等多方面有关。
零壹财经:私人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呢?
李伟庆:在国外,不管客户是否购买产品,专业的私人银行都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资顾问费。在国内,主要的收入来自于产品销售。受收入和利润导向影响,国内私人银行的投资顾问专业性和客观性有待提高。
零壹财经:他们的投资收益率分布范围是介于什么区间呢?
李伟庆:投资收益率很难一概而论,财富管理依据整体配置,如时间维度、产品回报率、客户的交易习惯等,总体超过了大众客户收益率水平。
零壹财经:流量巨头对于高端客户理财愈发重视,与私人银行存在竞争关系,目前两者相处模式是什么?
李伟庆:目前,传统机构通过线下服务客户,而金融科技类公司主要在线上。因为金融科技类公司的产品类型更为丰富、迭代更快,所以其未来市场份额上会不断增长。
随着市场的蛋糕不断地做大,两者要学会共生共赢。通过合作,银行引入技术驱动自身业务发展。当然两者也存在竞争,应了当年马云那句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零壹财经:一般来说,高净值人群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且学习能力都很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理财后,客户留存情况如何呢?银行会采取哪些措施吸引、维护客户呢?
李伟庆:私人银行客户虽然自身财富已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他的金融知识和产品经验大概率不如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术业有专攻,不必事必躬亲。而且,客户有自己的主业,很难兼顾。
私人银行的客户黏性比较高。他们通常在3到5家银行做资产配置,银行间比例会波动。但变化不会很明显,除非客户整体的金融资产缩水。
零壹财经:这些银行知道高净值客户的动态吗?
李伟庆:我们可以根据客户转账或者其他的交易行为推断。一般,这家银行金融资产减少,那么就是转到其他银行。该类信息预报需要依靠大数据。在客户资金转移前,我们便进行干预。
私人银行智能投顾大行其道 短期内希望与提供安全、营销服务的科技公司合作
零壹财经:现在有观点称,要把金融科技分开,每个行业专注于一项,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伟庆:一定要把金融和科技分开,我觉得不现实。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包罗万象的,相互交叉的。单一业务模式或者管理体系很难取得成功。世界一定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我们不可能回到金本位的体系。未来,两者之间结合的会越来越紧密。金融不单单融合科技,甚至可能融合基因技术等。
零壹财经:在银行数字化或互联网化的背景下,私人银行会有哪些变化?利用了哪些技术?
李伟庆:智能投顾是近年来的新变化,通过系统、通过软件给客户更优的资产配置方案,让风险降低的同时相对有好的收益。该技术最大受益者是普通客群,他们可以享受到以往面向高净值人群的定制化服务或者策略型产品。私人银行可以结合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覆盖更广的客户范围,如投资资产门槛从600万元降到100万元,甚至更低。
零壹财经:现在智能投顾多数更像黑盒操作,投资者对于资产运作其实是不太清楚的。一些投资者一开始信心满满入场,最后收益却不及预期,您怎么看?
李伟庆:智能投顾的评判应该依据相对策略,而不是绝对策略。比如,整个的金融市场不好,投资环境不好,大家都亏,好的智能投顾的策略一定亏的比别人少。反过来,行情好的时候,智能投顾收益更多。当然,智能投顾也有局限性,第一没办法回避系统性的风险,第二是整个策略本身的设计。
李伟庆:实际上,银行是被动的。短期内,市场关注数据、投资领域,那么银行便关注安全、营销等方面。如果人工智能或者科技公司想进行行业应用、产品研发,可以尝试这两个领域。另外,技术的驱动是有先后的,国内公司可以参考国外案例。
零壹财经: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会对私人银行业务产生哪些影响?
李伟庆: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代表了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会更专业化,更实现更多的风险隔离。在资产管理业务上,金融科技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它的逻辑跟智能投顾逻辑一样,只不过智能投顾是对个人而言。
零壹财经: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私人银行与零售银行显示从属亦或并列的关系。然而目前,零售银行受关注的程度高于私人银行,您能介绍一下两种类型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吗?
李伟庆:从业务结构的角度,私人银行是零售银行的一部分。当然欧美的一些专业化的私人银行,只面向高端的私人银行客户。那问题随之而来,他的客户大部分需要外部争夺,而不是内部提升。如果私人银行有比较庞大的零售银行的基础,内部的老客户的提升成本会相对较低。
零壹财经:对于高净值人群,银行同业之间存在竞争,如私人银行与银行的贵宾理财,私人银行具有的优势在哪里?
李伟庆:贵宾理财部门和私人银行的客户按照其资产等级来划分,一般600万及以上,进入到私人银行;达不到的为贵宾。在贵宾部门,还会再做更细的划分。
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前,一些银行把私人银行完全独立出来,自成体系地管理。但后来暴露出很多的弊病,因为分支行把普通或者贵宾客户发展成一个私人银行客户,客户的资产内部转移,客户经理或者分支行的利益受损,造成很多的内部的竞争。所以后来一些机构改变这种策略,仅做虚拟的信息划转或者双计(注:计算原有的机构和私人银行的贡献)。这样,大家互不争利,共生发展。
零壹财经:私人银行定期回访时间间隔多久,线下的团队人员构成如何?
李伟庆:通常一年至少有1到2次,理财顾问通过回访了解客户最新的收益、资产配置时间等需求。团队人数跟服务客户的资产规模有关。
一般,至少要配一个专职的理财经理来对接客户;但资产上亿的客户,至少3到5个人的团队对其服务。
来源:零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