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日(1月9日)将公布2014年12月份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等重磅宏观经济数据。据对市场预测值汇总统计数据显示,10家权威机构预计去年12月CPI同比将增长1.5%。10家机构对去年12月PPI跌幅平均预测值为3.1%,对去年四季度GDP增速平均预测值为7.2%。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通缩压力依然萦绕不去,预计去年12月PPI下滑幅度将继续加深。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指出,12月PMI购进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下,预示12月PPI环比负增,同比降幅扩大。
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实体经济步入淡季,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对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传导,都在加剧通缩压力。
专家预计,2014年全年CPI涨幅可能在2%左右,完成全年3.5%的物价目标已成定局。而若2014年CPI涨幅最终在2%左右,将创出自2009年CPI负增长以来新低。
展望2015年,专家认为,由于今年经济稳中趋缓,预计通胀压力不大,物价仍将处于低位,全年涨幅可能低于2014年,需要警惕通缩风险。
经济新常态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松紧适度,大幅放松可能性较小,不具备抬升物价水平的货币条件;而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猪肉等农产品的周期明显拉长,周期涨幅也明显收窄,预示未来食品价格大幅上升推高物价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即将公布的2014年12月宏观数据 ,是否会对市场产生持续影响呢?至少从短期来看,投资者需要注意经济数据可能低于市场预期带来的风险。
在近期宽松预期摇摆不定、指数持续震荡的局面下,超预期经济数据可能在边际上的影响就会比较大,需要警惕超预期因素的负面影响。从近期PMI、大宗商品价格等一些高频数据来看,经济的下行压力显著,即将公布的12月份CPI、工业产出等重量级数据不会好看,是不是会大幅低于市场的预期,投资者需要警惕相关风险。
短期领涨板块轮动较快,股指料延续高位宽幅震荡格局。后续可能风险在于:前期市场最活跃的融资买盘力量减弱。12月中旬开始两市融资净买入额与股指出现背离走势,这也说明了当前投资者的分歧加大,后续股指走势也将进一步动荡。
有市场人士表示,昨日下跌调整后,短期持续这样的调整概率依旧很大,因为资金的供给可能跟不上需求的节奏:下周新股发行将抽走大量资金,本月可转债市场转股金额600多亿,也将抽走一些资金;从资金供给角度看,目前融资余额的增长比较缓慢,沪市在沪港通期间加速加杠杆的节奏过去了,深圳融资余额短期出现下降。
昨日资金流向体现出一个显著特点,即资金正在从大盘周期股中快速撤出,且这一资金流动状态后市有可能延续。
目前大盘周期股面临以下两点压力:一方面,经过持续上涨后,金融等大盘周期股的获利回吐压力已经显著增加,这其中更包括了巨大的融资盘,后市股价运行的不稳定性较大;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对此类股票的制约开始显现,如浦发银行2014年业绩快报显示,其2014年净利润增速较2013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预计业绩层面给大盘周期股带来的压力后市会持续加大。
正是由于上述两方面压力的存在,分析人士认为资金从大盘周期股中流出的过程正在开启,昨日个股资金流向已鲜明体现该特征。据数据,昨日资金净流出额居于前40位的股票均为典型的大盘周期股。
不过,资金从大盘周期股中流出也将引发一定的投资机会。分析人士指出,从权重股中流出的资金预计将继续留在场内寻找其他品种建仓,这有望给此前持续滞涨甚至下跌的部分“8”类股票带来上涨契机,近几个交易日资金持续保持净流入状态的个股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昨天早盘A股出现了大幅低开的态势。其中,上证指数以3326.25点开盘,向下跳空低开24.80点。开盘后,由于券商股的回升,大盘迅速企稳回升。但可惜的是,小市值品种不振,煤炭股回落,大盘无奈震荡走低,午市前后一度跳水,最低探至3312.21点。但是,一方面由于券商股的强势,另一方面则是两桶油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石油的强硬拉升,大盘迅速回升,最高摸至3374.90点。尾盘略有所震荡,并以3373.95点收盘,上涨22.5点或0.67%,成交量迅速萎缩,沪市成交量达4364.2亿元。
这其实就说明了当前A股市场的做多能量开始萎缩,因为指标股的拉升,并未得到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券商股在早盘的拼命表现,市场响应者寥寥。而尾盘石油股的拉升,指数虽然回升,但成交量却未同步放大,也就说明了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回抽趋势。
看来,短线A股尚难有进一步大涨空间,短线走势渐有强弩之末的态势。在操作中,尽量不追逐大盘指标股,宜低吸优质成长股。
在证监会新核准的20家IPO企业中,已有17家披露发行日期,均在下周完成。加上去年底推迟发行的春秋航空和宁波高发两只新股,下周A股市场将进入19只新股的密集申购期。新股来势凶凶,A股资金面面临考验。
下周一(1月12日),春秋航空和宁波高发将率先开启网上申购,这部分打新资金要等到下周四 (1月15日)方可解冻。紧接着,万达院线、爱迪尔、西部黄金等12只个股将于1月13日(下周二)~14日(下周三)集体发行。如此一来,上述两日将成为下周A股市场资金最紧张的两天。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伴随股指持续反弹,不少资金获利匪浅,而随新一轮IPO密集发行,投资者对任何风吹草动都表现得更敏感,A股将再度面临“压力测试”。
面对1月份IPO批文的骤增,各方最为关注的无疑是接下来的IPO节奏是否也会加快。统计显示,去年12月发审会召开频率明显加快,逾30家公司上会,其中在12月下旬就有17家公司过会,已处于“整装待发”状态。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乐观的市场环境为IPO提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2014年12月证监会也曾表态称,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基础上,将适时适度增加新股供给。
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25日,受理的首发企业高达654家。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