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九坤、明汯、灵均等头部量化机构,都在发行不对标指数的量化选股产品,以追求和主观管理人更为公平的业绩对比。
熟悉老私基的读者会知道,老私基的每周业绩里面股票多头是不分什么主观多头和指数增强的。
老私基一直是透过表面看本质,对老私基来说,主观和量化都是股票市场里面刨食的东西,都一样,市场涨,都会收益,市场跌,你本事再大也一样会受影响。
所以,对老私基来说,本质上所有的股票多头赚的都是市场涨跌+超额收益,对于投资人来说,无非是在可以承受的波动范围内选择超额收益高的那几个产品而已。
不过,老私基和投资人以及机构沟通下来,会发现投资人也好,机构也好,都会把主观多头和量化指数增强做一个有很强的区分。
认为主观多头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需要给更多的时间,不用担心短期的波动,也不看这个基金是否能跑赢市场。
反过来,对于量化指增,投资人特别关心超额的稳定性,每周都拿各家的数据去比较,买的指增稍有不如意,就抱怨。
所以一种怪现象就存在着。
投资人一方面拿着部分相对逊色的主观多头,各种包容;另外一方面,对收益更好一些的指数增强,各种挑剔。
这个老私基认为是目前二级市场最大的投资误区,投资人被部分主观多头的各种故事给误导了,当然这也要怪量化机构的市场总监们。
说实话,2018年至今,主观投资费前能跑赢沪深300全收益指增15%的屈指可数。在老私基的业绩表格里面,也就聚鸣、石锋、汐泰、趣时、高毅晓峰、盘京庄涛、申九朱晓良、睿璞蔡海洪、同犇、高毅邻山、泰旸、域秀、彤源、汉和以及星石,其他多头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在老私基业绩表格里面,前10里面有4个都是量化指增产品,这还是没将灰色区域中很多指增业绩时间不够长的算进来,否则10里面,估计绝大部分都是量化指增了(参考周度汇评)
同样,说到回撤,2018年亏损超过20%的股票多头,都来自主观多头,而且大部分都是规模头部的多头。
老私基认为,这应该是大部分主观多头很少去谈超额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确实不好谈。主观超额的绝对值不高,稳定性偏弱,超额的月胜率就更不能看了。
所以很多主观谈的都是绝对收益,几年几倍、和好公司一起成长等等,讲的最多的就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
但是事实上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保险公司,巴菲特管理的资金是险资,是真正的长钱,而国内除了社保基金以外, 其他管理人的资金能有3年考核期的都屈指可数,所以二级市场,目前连长期价值投资很好的土壤都没有(当然,老私基也不否认,很多主观多头已经在优化资金,接更长的钱,去拉长考核周期)。
所以,天天被灌毒鸡汤这类精神鸦片的投资人,已经在故事里面很难拔出来了,关于这个,老私基前段时间写的私募评价|价值投资不是刻舟求剑也聊了下,那些年的“时间的朋友”。
老私基最近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就是“XX成长不被投资人赎光,就代表市场里面的韭菜还在”。
虽然这话说的有些过于极端,但是老私基觉得确实有些点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以中证500作为基准,我们去看两者的业绩比较和超额的稳定性就知道,XX成长可以说是一个相对于500指数长期超额年化14%的主观指增。
撇开该私募投资理念和价值观输出的贡献不说,单就收益而言,确实这些年要比同期量化500指数增强要逊色一些。
数据统计区间:2007/9/16至2021/5/31;以上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wind
所以你看,同样的东西,两种不同的评价体系,就使得投资人容易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当然这个问题,也是由于量化那群市场负责人埋的雷造成的。
众多量化机构在推荐指数增强产品的时候,都是在引导相对收益,不停强调超额的稳定和胜率,让投资人的关注点都是超额。
更有甚者在不断强调周胜率,周周和各家比较,稍有些管理人跑不出超额,也不管你是不是策略痛苦期,各种流言蜚语以及内卷之声就不绝于耳了。
老私基从众多看到的材料里面,只见过一家头部量化机构会把指增和主观多头进行比较,其他家都没有往这个方向进行引导。这就导致投资人看量化指增的时候,盯着相对收益看,而忽略了绝对收益。
所以,老私基也给量化机构提两个建议,要么你们去引导所有资金爸爸们也用指增+超额的方式看待主观股多。要么你们这些做量化的,就放弃指数增强,放弃风控模型对超额的束缚,和主观多头一样,就讲绝对收益,怎么舒服怎么来。
任何内卷,都是因为无法向外扩张,但是至少目前而言,老基觉得量化的内卷还太早。主观机构们也需要有这个忧患意 识,你不把自己锅里的菜炒好,就会被别的厨师抢了饭碗。
当然,竞争不是坏事,在任何市场中,只有经历过充分竞争,才能脱颖出优秀的机构。
量化投资,未来可期。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