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一下我对会议内容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一切以市场为准。
我的理解明年是“过渡年”或者说是”防守年“。守住底线,以稳待变。
25次“稳”的说法,明年不要想着全面注册制落地市场能马上发生个”大跃进“。对应金融股,不要预期有波澜壮阔的大行情,阶段性的小波段行情对应震荡行情的预期。
货币方面的表述去掉了前面的“保持宏观杠杆基本稳定”,一种解读认为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我认为随着联储收缩,明年全球经济的复杂程度不亚于今年。这种表述是为了有空间做边际调控而非全面刺激。未来是否阶段性或者结构性宽松,取决于全球市场的情况,工具箱是用来调节预期的。
结构性宽信用对应结构性行情应该仍是主基调。
明年经济预期是保守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提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逆周期是主旋律。
12月初会议隐晦表达地产边际回暖,随后有一轮反弹。这次会议重申房住不炒,一盆凉水。地产板块难有大行情。
“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个很多不同的解读,反正上中下游都说是利好。
这里我也贴一段卖方的解读:
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进一步鼓励绿电的发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否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使用可再生能源,会折合成标煤计入能源消费总量;(2)第二阶段:2021年9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3)第三阶段:本次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即在方向上延续了对绿电的支持,在力度上进一步强化,1)新增能耗总量指标不纳入可再生能源,各省可以留出更多能耗空间,用于审批更多项目;2)各企业也可以通过采用购买可追溯的可再生能源减少自身的能耗总量,进而有更大的概率获得能评审批,3)能耗强度依然是考核的内容,说明推动企业自身提质和节约用能仍是考核的重点,利好先进技术的产能。
对于新增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原料用能理论上也不产生二氧化碳,不纳入能耗总量统计范畴,有利上游产能释放,整体降价利好中游发展。之前的核算方式中,在计算能耗总量时,不管一次能源是作为动力还是作为原料消耗,完全按照能耗核算。此次的核算方法的改变,(1)将新增的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量中,各省也可以留出更多的能耗空间,用于审批项目,有利于受能耗总量约束的上游能源产能释放;(2)能耗强度依然是考核内容,说明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原料的可利用率依然是重点。未来将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目前以能耗“双控”指标作为考核,用以实现双碳目标,存在上述不合理性,未来采用碳排放“双控”作为考核标准,将直击要害,具有一定合理性。投资方面:(1)利好受能耗约束的上游产能释放,推动其价格降低,有利于中游成本整体下降;(2)对于新能源上游(硅料、工业硅、磷化工、负极石墨化等),未来若采用可追溯的可再生能源将更容易获得能评审批;(3)利好分布式能源及绿电,企业端更愿意去上马分布式能源或寻找可追溯的可再生能源用来实现自身能耗总量的降低。
我目前的预期是上游比较复杂,中游看技术路径,下游相对简单一些。
消费这次提的比较少,前面大家预期会加大刺激消费,提振需求这个逻辑不知道怎么演绎。
最后加一个关注点,保底线的逻辑,明年框架上我的考虑是逆周期。这次会议基调,包括老大提出的”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也反应了保底线的逻辑,保障民生的粮食安全,保障发展的国防安全,信息安全。都是逆周期下的一个关注点。
下周市场要注意下短期的震荡问题,如果一口气上不去,上周四跳空高开的缺口应该会补掉。
周五一些情绪票也出现弱化的反馈,节奏很快,总的来说12月初不是很好做。看看这次会议定调下来,市场怎么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