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深两市继续震荡,个股分化明显。全周上证指数平盘报收,深圳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9%和2.7%。
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年GDP为11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元,同比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0%,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展望2022,尽管外需大概率放缓,但只要逆周期政策力度足够,内需仍能支撑经济见底企稳。
我认为,2021年季度GDP增速走势总体前高后低,符合预期。其中四季度GDP单季实际同比4%,两年复合实际同比5.2%,较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经济出现小幅回暖。 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建筑业的减速导致第二产业实际增速小幅下滑0.2个百分点;而四季度疫情形势总体较三季度出现缓和,进而推动第三产业增速回升0.7个百分点,对经济形成主要支撑。也就是说,2021年四季度经济的回暖主要源于服务业的走强,考虑到12月以来国内疫情形势再次恶化,服务业难以持续恢复,叠加房地产实物量数据的持续下滑,当前经济仍有下行压力。
货币政策要求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央行17日开展1年期MLF操作7000亿元和7天期逆回购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85%和2.1%,均较上一期下降10BP。其后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显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6%,分别较2021年12月下调10BP和5BP。
应该说,央行降息这一动作符合市场预期,但1月降息在时点和幅度上略超预期。结合周中央行官员在国新办发布会关于“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的表述,预计央行货币政策将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2022年上半年宽货币、宽信用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根本改变,其中一季度仍有可能推出有增量宽松政策,二季度将观察美联储加息节奏,全年信用投放总量仍需视经济运行情况而定。
股票市场在央行降息后仍显谨慎,受益于稳增长和流动性宽松的行业表现相对较好。市场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留给中国央行实施宽松政策的有利窗口期较短,且政策空间受到掣肘。疫情之后的复苏,由于中国迅速控制住疫情,经济快速反弹,中美经济周期因而产生错位。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处于收紧周期,而中国货币政策则处于稳增长的扩张周期。尽管中国货币政策将以我为主,但3月之后仍需观察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和力度。当前,股票市场在估值端受益于中国央行的稳增长,同时也受压于海外的流动性收紧,将导致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总体上,我们倾向于在国内宽松政策的作用下,中国经济将于年中左右见底,现阶段以优质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行业仍将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出,二季度之后消费将伴随预期经济见底而逐渐呈现超额收益,高估值成长股在美债收益率上行的压制下,难有系统性机会,内部将产生明显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