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80多万积蓄存入河南多家村镇银行,连续29天无法取出”、“5家银行12亿资金无法取出”、“男子存银行8000万,急用钱时取不出“、“上海9位老人被骗600万,竟是银行理财经理挪去炒股还给情人买房”……
近年来,银行储蓄理财被坑的事件屡见报端,让不少人惊掉下巴。钱交给银行,本来是最让人放心的事儿,怎么也会遇到“坑”?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个人银行账户数量达到135.81亿户,同比增长8.99%,人均银行账户数量超过9个;共开立银行卡92.47亿张。
与银行打交道,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阿牛智投提醒投资者,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财产,与银行打交道时多留一个心眼,以下五个坑你一定要知道!
非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要警惕非法集资
银行个别员工“飞单”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凭借工作便利,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并从中获得佣金报酬,涉嫌构成非法集资。
焦女士就因轻信理财经理的推荐,投资了320万元购买理财项目,结果仅获得2190元的执行款。在近十年后,法院的判决才落地:由银行对其损失承担50%的责任。
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高息承诺,分清楚是银行自营类产品还是与其他公司合作产品。
理财经理帮操作账户投资? 上海9位老人被骗600万
张某在某银行担任理财客户经理,瞒着银行,私下里以资金“过桥”、第三方贷款、保本高息、帮助理财等名义,要求老客户把资金转账到张某哥哥的银行卡上或直接将资金账户交给自己管理。不擅投资的张某将钱款投进了股市、黄金、期货市场,没过多久,就亏损严重。
后来,张某所在银行发现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将其开除。张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截至案发,张某共计从李女士等9名被害人处骗取资金600万元。认识张某十几年的李女士,出于信任,损失最惨重,被骗200多万。
投资者,千万不要盲目信任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一旦被骗,往往难以追回。
对银行的强制绑定理财操作要勇于说NO!
去银行办卡,通常工作人员都以给你办网银为由让你下载银行APP,并且十分积极地帮你操作。趁你不注意,很可能就给你开了理财产品的业务。
小王就遭遇了这种事,他发现莫名被签了一个货币基金产品的定投协议,而定投日则是发工资日期的后一天。幸好小王发现及时,当下就立马操作取消开通这个业务了。
投资理财并非不可,但对违背自己意愿的强制绑定,一定要勇于说不。
理财产品有风险 不等于储蓄存款
银行工作人员都有销售理财产品的任务,有些人往往夸大收益,避谈风险。一些中老年人,只要听到投资理财产品有好利息收入,都很想要试一试。可是他们不知,这样的投资项目有盈利就会有亏损,一旦亏损了对于老年人来说打击非常大。
因此,在面对银行工作人员的推销理财产品时,要有所防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去购买。
小银行存进去容易取出来难
做生意的李先生赚了不少钱,想存银行。他听说小银行利息高,就把自己的8000万都存在当地一个小银行了。果然,VIP通道,行长亲自接待,逢年过节还送上礼品。
然而,当李先生公司面临破产急需用钱,并且提前预约后,却被告知暂时无法办理取款和转款业务。后来李先生在记者帮助下,才取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