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财经直播行情分析网-阿牛直播

股票直播视频行情分析

学习炒股票、牛股预测、短线炒股技巧、股票学习视频教程、最新股市消息、股票行情分析

普通药变“特效药”、伪造“收藏品”……涉老诈骗套路又更新!

       近几年来,涉及老年人诈骗的刑事案件层出不穷、花样多变,涉及收藏品诈骗、保健品诈骗、以房养老诈骗、投资理财诈骗、养老服务诈骗等方方面面。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识弱、积蓄多、情感空虚、容易被“小恩小惠”吸引等特点,专门针对老年人下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几个真实的案例来看一看涉养老诈骗的几类常见招数。

       招数一:承诺高额回报,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

       案情回顾:被告人徐某等人通过打电话、发传单等方式公开宣传,称其公司在社区内安装带有显示屏的智能快递柜,有开柜费、广告费等收入,快递柜可由参与集资的社区居民以每台1万元的价格认购,认购期限为1年或者6年,公司每月会支付认购金额的1%或者1.5%作为租金,认购到期后返还全部认购本金。不少社区居民听后大为心动,纷纷投资认购快递柜。然而事后却发现只是一场骗局,非但没有收到所谓的“月租金”,就连认购本金也全部打了水漂。

       特点分析:此类投资理财型的诈骗方式,多针对有现金积蓄的老人,犯罪分子会以公司名义宣传投资项目,以“保本付息”作为回报利诱,在老年人常去的菜市场、超市等场所散发传单或举行宣讲会,由“公司老板”讲解投资项目和盈利模式,免费赠送米面粮油鸡蛋或其他小礼品吸引老年人投资,为了扩大集资规模,“公司员工”还会鼓动老年人拉人头,给老年人金额可观的返点。一些老年人试探性地做短期投资,在如期得到回报后,对公司的经营抱有期待,继续投入更多本金,然而犯罪分子的公司并没有实际经营任何项目,最后多以“资金链断裂”为由,卷钱跑路。即使最终公司人员被追究刑责,老年人的投资款往往也难以追回。

       招数二:普通药变“特效药”,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案情回顾:被告人朱某利用某公司名义,招募社会人员冒充医生、护士等身份,通过拨打电话、微信聊天等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虚构药品疗效,诱骗患者购买具有独特疗效的药品、保健品。而事后证明,该公司出售的药品其实就是非常普通的“常见药”,并不具有其所宣传的治疗效果。朱某等人通过此种方式,累计骗取被害人钱款240余万元。

       特点分析:不少老年人为了丰富老年生活,会去参加广场舞、讲座等活动,在家长里短的聊天和信息登记后,个人信息不经意间被泄露,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没有什么疾病的老人,诈骗分子首先会选择推荐保健品,通过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宣称产品具有补气补血、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等功能,或是以免费治疗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前来就诊,后以发现老年人其他身体疾病为由忽悠老年人买药;而对有基础病的老人,诈骗分子通常选择推荐所谓的“特效药”,邀请老年人参加他们举办的讲座,让“江湖骗子”冒充专家、医生,一对一给老年人看病。结果,老年人在犯罪分子有组织的、紧密有序的犯罪策划下,一不留神就购买了大量的保健品、保健器械和特效药,不仅被骗钱财,还耽误了正规治疗,得不偿失。

       招数三:伪造“收藏品”,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

       案情回顾:被告人姚某等人先后设立数家收藏品公司,并将办公地点设在繁华的CBD商圈,组织人员通过拨打电话等方式寻找客源,以赠送礼品之名引诱被害人到公司,再以公司所售收藏品稀缺,有很大升值空间,公司将通过安排拍卖会或者回购等方式让投资有保障等话术,骗取被害人信任,诱骗被害人高价购买从批发市场购进的普通藏品。经统计,先后共有300余名被害人上当,经济损失共计2亿余元。

       特点分析:此类收藏品诈骗多为出售型,犯罪分子经公司培训后,按照统一话术给老年人打电话,宣称公司免费赠送纪念章、纪念币,或称客户中奖了,需要到公司领取奖品,以此吸引老年客户到公司,然后向客户介绍出售收藏产品,谎称公司出售的收藏产品稀有,市面上极其少见,发行量小,升值空间大,并承诺公司一日后会提供平台帮客户高于购买价拍卖产品。其他员工则扮演鉴定师、拍卖师,给老年客户出示拍卖的视频和成功的案例,合伙骗取老年客户的信任。实际上,此类公司的藏品多为从批发市场购买,成本很低,经过犯罪分子的渲染后摇身一变为收藏品,价格昂贵,有的老年客户甚至不惜抵押或变卖房产购买藏品,最后血本无归。

       收藏品诈骗还有一种是寄卖型,即公司宣传帮助拍卖客户所有的藏品,需要客户把藏品放到公司,给公司缴纳鉴定费、手续费,承诺高价拍卖后收取一部分的佣金,等到承诺的拍卖期限快到时,又以藏品有瑕疵、拍卖会往后延期等理由推脱,不退回被害人缴纳的费用。

       招数四:宣称“投资”换服务,诱骗老年人投资产品

       案情回顾:被告人陆某等人以某养老公司的名义,通过参加博览会、拨打电话、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宣传“候鸟式养老服务”产品,该产品承诺,投资人缴纳3-100万元不等的保证金后,即可以在全国某知名养老公司旗下的基地免费居住(含赠送机票),根据缴纳保证金的数额决定享受服务的天数,到期后承诺返还本金,未入住养老基地的到期后给予年化收益。最终,陆某等人通过这种方式非法吸收600余名投资人的资金人民币1.6亿余元。

       特点分析:我国现在老龄化十分严重,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通常会选择在养老机构安享晚年生活,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态,以养老机构的名义,宣称前期投资可以换取后期的养老服务,且投入资金与所享受服务成正比,投入越多,后期可享受的服务越多。老年人之所以受骗通常是被诈骗分子所宣称的“保本”“没有损失”“换取服务”所吸引。然而,此类养老产品多数为“虚构”,前期诱骗老年人投资时宣传的天花乱坠,有时甚至会利用熟人、同事等特殊关系让老人放松警惕,等到真正要享受服务时,才发现根本没有相关产品。

       招数五:房子抵押做投资,实则骗钱又骗房

       案情回顾:被告人岳某向李阿姨介绍了一款“以房养老”的投资产品,称其只要将房子抵押,便可以获得330万元的本金,岳某承诺由其来偿还本金和利息,李阿姨每月可以获得数额固定的投资“利息”,待岳某将借款还清后,房子会原封不动的归还给李阿姨。李阿姨听信了岳某的说辞,遂跟随岳某前往办理了房屋抵押手续。最开始,李阿姨还能收到固定的“利息”,然而几个月后,便开始再无任何收益。情急之下,李阿姨找到岳某,岳某却称“资金链出了问题,无法还款,房子被变卖用于还款……”

       特点分析:对于没有现金积蓄只有房产的老人,犯罪分子就把目标瞄准了老年人的房子。为诱骗老年人将房子作为抵押进行借款,再将借款来的资金用于购买“高收益”的投资项目,犯罪分子通常会承诺由其来负责还清借款本金及利息,老年人只管收取投资利息,等到投资到期后,房子会完整的归还给老人,从而便实现了“以房养老”。当老人按照诈骗分子的安排签署了一系列“文件”之后,骗子通常会卷钱跑路,老人的房子也会以无法归还借款本金为由被抵押变卖,最终落得“钱房两空”。

普通药变“特效药”、伪造“收藏品”……涉老诈骗套路又更新!

       老年人在遭遇上述骗局后,有的不敢告诉儿女,自己忍下所有委屈,有的选择报案,要求公检法机关惩处。由于犯罪分子诈骗后挥霍了钱款,即使犯罪分子被制裁,也会出现挽损难的情况。在此,点掌投教基地提示您:

       一、广大老年朋友在生活中一定要多与儿女沟通,尤其是面对高额支出的时候,一定要事前与家人多商量,现在诈骗手法多样化,老年人切不要盲目自信,轻信保本高息、无风险的宣传,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前往正规的金融机构,切不可贪图“小便宜”。

       二、老年人一般都注重养生,一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便会相信诈骗分子提供的各种“特效药”,而此类特效药往往不具有任何医疗效果,因此,老年朋友们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不要盲目追求养生、保健,平时做好体检,身体不舒服时一定要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不要轻信非医疗机构推荐的任何“特效药”。

       三、对于喜欢古玩收藏的老年朋友,在购买或者是寄卖收藏品之前,一定要多了解拍卖的相关知识和程序,对于宣称有拍卖资质的公司,要在子女的帮助下对公司资质进行核实,确认为正规公司后方可交易。同时,在寄卖收藏品时,如遇到要求提前支付鉴定费、手续费的,一定要提高警惕,不可轻易将自己的藏品交与此类公司,最好在介绍拍卖成功后再进行交易,以免“人财两空”。

       四、当前,养老机构已经成为不少老年人养老的首选,在选择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时,一定要选择质量好、口碑好的养老机构,并且要自行前往养老机构办理手续,切忌贪图便宜,把钱交给中间人。此外,在投资养老服务产品前,要充分考察养老机构的资质及投资的真实性,同时要结合自己的资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谨慎决定。

       五、“以房养老”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老年人将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从而每月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金,为“名下有房产、手中无现金”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养老思路,这本是一种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但是却有部分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对老年人实施诈骗。在此要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在购买“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保险机构,同时要警惕,正规保险合同购买过程中,不会出现借款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等其他无关合同。此外,尽管对房屋办理了抵押登记,房屋所有权始终归老人所有,如果在办理“以房养老”商业保险过程中发现房屋所有权发生变更,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遭遇诈骗陷阱。

       (来源:京法网事)

内容如涉及个股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

    点击输入您的评论(文明发言、理性评论,勿发恶意评论,禁止人身攻击)   请勿发任何形式的广告、勿私自建群、发布群号、QQ号或其他联系方式! 请勿向他人索要联系方式。请所有用户小心非官方QQ号,谨防上当受骗!
    

    精品说说更多

      推荐课程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担。

        友情链接: 股市大盘 股票投资
        版权所有: 上海点掌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2022)
        互联网ICP备案 沪ICP备13044908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0428号 沪ICP证:沪B2-20150089 互联网直播服务企业备案号:201708210015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51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21-31268888 网站安全值班QQ:800800981 举报邮箱: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绑定

        X

        您修改的价格将提交至后台审核审核时间为1个工作日,请耐心等待

        确定 取消
        X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
        请选择打赏数
        • 10牛
        • 30牛
        • 50牛
        • 其它
        砖家也不容易,有你打赏更精彩

        该文章您还未购买,确定要打赏吗?

        付100牛即可查看有谁在踩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输入手机号码,获取验证码进行手机绑定。

        获取验证码

        您的个人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感谢您的鼓励,点赞之余再留个言吧!
        换一组 换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