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牛市梦一点点的破碎,市场回到了今年以来我们震荡市,得益于市场震荡反复,截至七月底,量化基金普遍取得了正超额,公募量化中1000指增的超额最高,沪深300略低。回到私募这边,则明显更胜一筹,无论是沪深300、中证500抑或是中证1000,私募指增的超额都是完胜公募,超额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 3.04%、5.15%、7.31%。
面对此情此景,曾因坦言把丈母娘一年退休金亏没了,丈母娘家被迫“长期投资”走红的公募量化大佬,西部利得基金经理盛丰衍也公开发声,公募指增就是很难搞得过私募指增。他写道,公募量化主要给普通老百姓管钱,但和给高净值管钱的私募量化相比,因现行种种游戏规则的确处于不利地位,间接的让老百姓相对于高净值客户处于不利地位。
他说的游戏规则指的是什么?无非以下几点:
1、量化策略的选择上的差异
量化投资本质是用数理方法分析历史数据,预测资产价格未来走势。而公募有着相对更加严格的反向交易限制,再加上手续费比较贵,所以公募量化基金大多是以基本面主导因子为主,很少做日内高频和T0交易。反之,私募这边就更加灵活一点,在A股现在的交易制度下,日内高频交易有着很多的机会,可以利用通道优势去抓住一些短线交易的超额收益。
另外,股指期货和期权的运用上也存在着诸多限制。目前私募和散户在贴水大时可以买入股指期货或者廉价的期权,而公募对期货比例有严格限制,只能做套保,也就是做空股指期货的同时,必须有等值的对应成分股,并且不允许使用期权。
2、风险的容忍程度有所区别
大部分公募机构的风控非常严格,甚至对于可投资标的有严格限制,基金经理只能投资公司股票库里的标的,在这样的风格约束下,做出超额收益其实是非常难的。私募这边则更灵活一点,一些机构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也更加奔放。
3、私募比公募竞争更激烈,更容易激发管理人对业绩的渴望
私募除了管理费之外,还可以计提超额收益,所以同等规模下,私募的管理收入更高。因为好的量化策略都是有容量限制的,量化策略存在收益、风险、容量的不可能三角,即不存在收益高、波动小、容量大的完美策略,一般只能三者取其二。风险收益性价比高的策略,往往容量很小;反之,能容纳大量资金的策略则风险收益性价比相对较低。所以私募在规模更小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封盘,超额比公募更好,收益比公募也高一些。
中证2000指数发布,引发了一波讨论热度。我们来看看这一指数:定位于反映沪深市场微盘股的整体表现,主要覆盖沪深市场总市值位于85%—95%的微盘股证券,指数的2000只样本合计总市值约9.32万亿元,仅占沪深A股市值的比例为10.05%。相比于国证2000指数来说,中证2000更聚焦微盘股,市值中位数仅为41.98亿,是纯粹的微盘指数。
另外,指数涉及行业更加广泛,分布集中于通用机械、专用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工业领域。同时,聚焦民营实体经济,指数样本中民企数量占比高达73.5%。成分股更加分散(前十大权重合计权重不到2.5%)。
指数波动率较高,自2013年12月31日起至2023年上半年底,中证2000指数的年化波动率约为27.31%。
又一微盘指数问世,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微盘股股价弹性更好,数量众多,行业个股分散度更高,更适合私募量价策略的发挥来充分展现超额优势。微盘股已经由早期的无人问津到吸引了越来越多资金的进入,当当前这个方向依然容易形成差异化的优势,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早期且稀缺的赛道。
而在上面所提到的本就领先的私募量化指增领域,在当下公募行业降费的大的背景下,相信未来几年,量化私募还会保持自身在人才、投研、算力、灵活度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也或许会吸引到大批的公募量化人才进入。
来源:风云君的研究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