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量化确实很热,它却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负担。除了抱怨之外,我们其实更应该思考:为什么量化基金这几年表现这么好?它做对了什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投资启示?
什么是量化基金?
说到量化基金,大家习惯性地认为就是短线交易,赚取差价,收割散户。其实这是对量化基金的误解。量化基金的种类有很多,量化多头、量化中性(也叫对冲),按照交易频率,可以分为低频、中频、高频。公募量化基金多为量化多头,很少采用对冲策略,且频率普遍较低。从量化上看,私募比公募更加多元化,策略更加丰富,资源投入也更大。 量化对冲、中高频交易,这些策略的基金在公募中很难找到类似的产品。不要以为低频就是低交易频率那么简单。 事实上,其底层投资逻辑也与中高频有着本质的不同。公募购买的量化基金大部分都是低频策略。 他们的底层逻辑其实还是价值投资的逻辑,只不过是用量化策略来快速选股。 我之前在投资中也用过这个策略。 就是搭建财务模型,根据看重投资青睐的指标构建选股体系,快速选出符合标准的公司。但这个策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基本面研究不够。投资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如果仅靠一套指标体系就能在投资上不断取得成功,基金经理为何还要尽职尽责呢?正因为如此,量化基金在对公司的研究深度上远远不如主动管理基金。如何规避这个弱点呢? 答案是足够多元化以提高投资组合的容错能力!量化基金一般投资500-800家公司。 企业那么多,怎么可能了解每一家呢? 不过没关系,因为足够分散,即使有少数公司犯错,损失也有限,不会对投资组合的业绩造成大的影响。
真正让投资者诟病的是量化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不仅增加了交易频率,也改变了底层的投资逻辑。 选股因素往往不再以基本面因素为主,而是技术分析的逻辑。 投资的底层逻辑与低频完全不同。高频量化基金中,一半以上的人员配置从事IT工作。 各个名校的理科大师,他们的工作就是审视最新的行情。 哪些因素有效? 进行回测、构建模型和测试运行。 如果结果良好,将用于真实交易。 当市场发生变化时,这个过程会再次重复,策略也会更新。可见,他们肯定比散户更加敏捷和理性。有多少散户可以做复盘和测试? 因此,散户想要在短线交易中击败量化基金的可能性极小。正因为如此,短线交易很容易成为量化收割的韭菜。
怎么才能不被量化收割呢?
量化策略实际上只是一个工具。底层逻辑不变,但工具升级了,效率更高了。并不是说你用了量化,你的收入就一定会更好。工具只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但不一定能让我们盈利更多。真正能通过量化赚钱的,其实是对市场的分析。精细化选股因素是否有效?而这其实和非量化策略是一样的。对于做短线交易的投资者来说,与量化基金相比,确实没有任何优势!被收割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今天量化之所以在我们国家受到这么大规模的诟病,大家都在喊话,其实并不是怪量化割韭菜,而是因为A股短线交易的玩家太多了, 量化了生长的土壤。
如果有一天,量化真的被禁止了,散户还能从市场上赚钱吗?你赚钱的方法不是通过行政手段一一杀死对手,而是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专业能力,这样你才能真正不断进步!毕竟抱怨很容易,静下心来学习、提高却很难。虽然如今的政策顺应民意,出台了限制高频率量化的政策,但力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政策并未禁止高频交易,只是提出了具体的频率标准。说实话,这个标准对于大部分量化基金来说已经足够空间了。因此,如果真想避免被量化基金收割,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放弃短线交易,通过价格看公司,二是打不过就加入,投资量化基金。
为什么量化基金表现好?
谈论对与错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量化基金的业绩能这么好?他们做对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但是随着我对投资的理解越来越深入,我现在可以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当然不一定正确,只是代表个人观点。量化基金的优点是极其分散,适合熊市和波动市场,防御性强,容错率高; 如果市场走出单边牛市,量化基金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会分散收益。进攻性不足,大概率跑不过主观多头资金。
当前的市场特点是:弱势、无主线、价值与题材交织、大量优质资产被低估、股票博弈。在这种背景下,即使你买了一家被低估的公司,它也可能不会上涨。首先,被低估的公司太多。 哪一个先修复是随机的! 在众多被低估的公司中,市场会幸运地修复你首先持有的公司吗? 不一定,需要运气;其次,市场投资逻辑鱼龙混杂,价值观与题材交织。 应该采用哪种风格? 你无法提前预测,你只能应对。在这样的市场中,你会发现主观长期资金的表现是非常分化的。 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可能会周期性地表现不佳,让投资者失望,但从长远来看,最终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坏的。主要原因是主观长期资金的持有较为集中。 即使公司买对了公司,买了一家被低估的公司,市场也可能不会很快修复基金经理持有的那些公司。 跷跷板效应明显。 一旦持有不上涨的公司,业绩就会阶段性跑输; 还有一些基金经理的业绩特别好, 其实运气是占很多成分的。 虽然他们选择的公司非常好,但市场并没有让他们等待太久。 长期以来,市场优先修复他们持有的公司。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量化策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一是不挑市场款式。 因为持股极其分散,无论市场处于什么市场趋势、风格、价值、主题,因为投资的公司数量一般是主观多头的十倍,所以命中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是适应当前疲软的市场。 当市场大面积优质资产被低估时,考验的不仅仅是选择资产的能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如何保证市场优先修复我持有的公司?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元化投资,合并持股,通过扩大持股数量来提高命中率。一旦公司受到打击,首先会被市场修复,腾出的资金会在炒作高的时候再投资到尚未修复的公司,从而大大增加盈利概率,减少投资组合波动。
简单来说,量化基金近年来之所以表现出色,就是因为这个策略符合市场环境。19年和20年是基金的大牛市,量化基金在这两年普遍是跑不赢主观多头的。但从21年开始,市场就开始走熊了,一直持续到今年,连续3年,量化基金的平均业绩都要好于主观多头,而且即使是主观多头,也会发现,越保守的基金,近3年业绩表现更好,那些投资成长股的基金,波动要远远大于低估值的价值型基金以及量化基金。根本原因在于,近3年是熊市,弱势市场。而弱势市场,就必须提高投资组合的防守性、容错性,价值性基金通过低估值来提高了防守性,量化基金通过高度分散来提高了容错率。它们之所以业绩好,是因为它们更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但是否意味着,它们能持续跑赢?不一定,这要看未来市场会走出什么风格。
来源:大A养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