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欧股、日股、韩股、印度股市纷纷叠创新高,在周四美联储宣布,本轮不再加息已成定局,明年大概率将启动降息之际,人民币狂拉800多点,才一天时间,从7.18暴升至7.10,连全球表现最差的香港股市,本周都上涨逾2%,可不争气的A股就是跌跌不休。根本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根本问题在于,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明白,30多年来,A股始终不是有效益的投资市场。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的一年,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亿多股民本是“有潜能的消费者”,如果我们的股市是“有效益的投资市场”,就一定能“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不信请看:通胀率曾飙升至7.9%,创下近40年最高的美国,疫情期间共有2200多万人申请失业救济金,占劳动力的13.5%,如今为什么能迎来反转,一个重要因素是股市大涨,引发消费旺盛,连楼市都起来啦!
遗憾的是,我们的A股市场16年来始终在3000点反复打拉锯战,如今居然连3000点也守不住啦。
什么是“有效益的投资”?
答案再简单不过,就是投资本身能够带来效益,赚取盈利。就是投资的对象都是有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效应,如能带动消费,提升信心,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进一步扩大投资,提升信心,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可我们的股市不是。
A股市场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相当一大批投资对象是无效益、甚至负效益的(估计至少一半)。
不仅如此,A股头顶还有“三座大山”:新股发行、再融资、大股东减持。统计显示,从2015年至2023年上半年,再融资(定增+可转债)从市场圈走9.7万亿,减持取走约3.25万亿,IPO从股市融资2.83万亿,券商佣金1.82万亿,印花税1.52万亿,这些合计加起来近20万亿!还不包括可转债变向取走的钱。
那么投资人拿到的现金分红呢?充其量也就10万亿吧,而且还要缴税,大部分还是国有和民企大股东拿走的,可“三座大山”的钱却出自小股民的口袋。
概言之,中国股市的定位,就是给上市公司融资和大股东减持套现用的。
但俗话说: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明知道钱进去的多,出来的少,而且还是无底洞,纵然是小股民也会明白这个道理,谁会傻憨憨地乐此不疲!这正是明知估值已到底部,可股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底层逻辑。
怎么才能让A股成为“有效益的投资市场”?
答案也很简单。变“进去的多,出来的少”为“进去的少,出来的多”。管理部门从总量控制,每年分红+回购,必须大于IPO+再融资+大股东减持套现,大于多少,至少得让股民把佣金和印花税赚回来,即至少大于15-30%。哪一年年景不好,上市公司分不了那么多股息红利,那就减少IPO和再融资,收紧大股东减持套现。
具体到每一家公司,只有在分红+回购的金额大于所需要的再融资时,才能实施再融资,你家的大股东才能减持套现。
同时将那些“无效益”和“负效益”的投资对象尽快清退出市场。
当然,变“无效益的投资”为“有效益的投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必须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才能有所见效。从当前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的“新型举国体制”和“新质生产力”,能否对我们的股市有所启示?
“新型举国体制”是2021年3月,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来的,其要点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A股市场,能否由国家队集中买入能代表“新质生产力”,即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部分优质个股,并且大张旗鼓、坚持不懈,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
中央高层不是一再强调“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吗?什么是“枢纽功能”?只有将股市成为“有效益的投资市场”,才能以2亿多股民为发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增长。没有比股市这个平台更直接更有效的了,要做到这,无非是少一点融资少收割一点股民而已。
(来源:《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