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于最近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觉得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事先声明,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人和公司。因为,你们没有让我针对的价值。
谈一谈资金池的问题。
投资有两个端,左边资金,右边资产。资金哪里来?要么是机构的自有资金,要么通过募集获取资金。资产哪里来?从项目中来,说得更加直接一点,从企业或者个人的金融行为中产生。
企业发展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从金融角度看有两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一种叫做投资,另一种叫做借贷。
投资对应产生的资产是股权,借贷对应产生的是债权。把这两种权益标准化之后放到二级市场上去流通,就变成了股票和债券(金融资产)。
所以,在购买任何一款金融产品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楚,这笔钱给了谁?然后搞明白,是以投资的形式进入还是以借款的形式进入。不一样的方式,对应不一样的权益,出现风险后最终的处理方式也不同(至于有哪些不同,我会在其他的课程或者文章里讲,此处不表)。
购买金融产品实际上是讲你的闲散资金和金融资产挂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产配置。
2.当资金开始流动,但最终没有流向明确的资产或者金融资产(买房or买股票),这样汇聚在一起的资金就像是被放到了一个池子里,于是起名为:资金池。
有没有最终、明确的投资标的,是区分资金池的重要依据。所以购买金融产品之前,无论你是不是小白,都应该问一问:这笔钱最终去到了哪里?或者可以换一个逼格很高的说法:底层资产是什么?
私募基金从2014年开启备案制度,到现在4年左右时间。整体规模超过了12万亿,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已经接近9000家。并且出现了资金体量规模很大的领头羊,上千亿规模,近五百亿规模等等。
但这些规模当中有很大部分是资金池,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后端要投的资产还在路上。
而我们看到华尔街的投行以及私募,他们的规模 基本上都建立在底层资产上,那是实打实的资金规模。相较于此,当前私募行业里的Top5 都属于虚胖。
小时候打过架的野孩子都知道,胖子向来不中用,反而是瘦子比较猛。因为肥大不等于强大,体量(规模)不等于力量(投行实力)。
3.资金池是怎么兑付的?
由于资金没有最终流到资产层面,因而也就没有投资收益。但“占用”这笔资金是有成本的,即需要根据协议向投资人还本付息。
这个钱谁来付?
答案是谁占用,谁来付。所以构建资金池的平台或者私募基金都背负着兑付这些本金+利益的义务。可是项目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收益回流,怎么办呢?
有两种方式:
一、使用自有资金来兑付;
二、募集新的资金,来兑付前面的本息,也叫借新还旧;
现实中那些私募或平台要么没有资金实力、要么不愿意这么干。所以基本上都选择了第二种,只要兑付的量不大于新入的量,这个池子就能维持平衡。
资金池的本质是将投资人的钱按照时间先后一批批彼此转移,当你购买资金池产品端时候,其实就相当于掏出自己的钱兑付给其他的投资者,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增值。
这种模式早在几百年前的美国就有了,西方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庞氏骗局。
资金池就像鸦片。
抽大烟的时候挺爽,可一旦上瘾,每次抽的量就会增加。
资金池兑付的时候也很爽,一旦形成空转,每次吸收资金的成本也会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经济流动性比较好,国家也鼓励金融创新,资金池像肥皂泡一样越吹越大。但现在风向转变,大资管新规落地,监管全面封堵。破除刚兑,清理资金池。明星也不出来站台了,广告宣传基本做不了,资金募集比过去更难。
随着新入资金越来越少,投资人本息的兑付压力也就越来越重。一旦接不上,整个局面就崩了。
4.资金池的转型不是不可能,但极其困难。
原因是,由于额外成本,资金池只能越滚越大。若要降低规模,就必须用自有资金来添补。
募集规模在500亿左右的大私募,按照正常的行业净利润,大约每年在7~10亿。经过四五年积累,也就在50亿左右。
假设这里面有70%是资金池,维护成本 = 投资人利息 + 销售佣金 + 公司成本 ,这个数字大致在12%左右,也就是今年有350亿资金池,如果都是1年期,明年要对付的本息是390亿,单单维护成本就要接近40亿,一口气吃掉之前的积累。
换做你是这家私募的老板,心疼不心疼?
如果你是投资人,当看清楚这个数据,想清楚这个逻辑,你方不方?
资金池转型另外伴随着一个艰难的改变,那就是资产端的增量。假设平均每只基金规模在2亿,350亿规模的资金池,需要增加175个项目来进行资产挂钩。
按照投行的经验,平均至少要接触10个项目,甚至更多才能筛选出1个可做项目。问题是优质项目就这么一点,剩下的项目越来越次,即便完成挂钩,也是跟次级资产进行挂钩。
这些资产大致是什么:小城市的物业,比如地下负一层,地下车库;某个旅游景点的房产;一些莫名巧妙的应收账款等。这玩意儿要能赚钱,人家还用的着出来借钱么?
但请注意:资管新规下大破刚兑,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风险和底层资产直接挂钩。现在你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资金池完成转型后,投资人的风险依旧很高!
我们来总结一下:投资人面对的可能性有两种。
① 资金池崩裂,投资人血本无归;
② 资金池转型,项目风险很高,投资人大概率下血本无归;
无论怎么博弈,对投资人来说都不是最优的。
5.总是有人抱着侥幸,认为只要自己不做最后一批就行了。这方面不太好说,Hanson老师建议你去庙里请大师看看八字。
还有人觉得,只要这家私募足够大,有钱,崩盘了自己的钱应该能对付回来。问题是,自有资金通常不太可能超过整体规模,一旦发生兑付逾期,恐慌情绪就会蔓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聚集,这些都会形成较大的社会压力。
随着问题变得严重,经侦部门肯定是要介入的。而介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冻结所有当事人的账户,包括但不仅限于公司所有账户,子公司账户,法人以及实际控制人账户。在刑事问题没有理清之前,民事经济问题统统排在后面,这叫先刑后民,不清楚的可以咨询下律师,但要找专业的。
从实际案例来看,2015年底的易租宝、金鹿、中晋到现在有人拿回钱了么?没有吧,这个流程是很长的。
到现在依旧还有不少鼓吹资金池是安全的。我只希望当经济侦查员带你们去小房间喝咖啡的时候,请不要发抖!
6.有些人走了,那就走了呗。
有些东西失去了,用不着惋惜。
《小白金融2018》已经开课:小白也能听懂的金融学
其余课程均在录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