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于最近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觉得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事先声明,就事论事,不针对任何人和公司。因为,你们没有让我针对的价值。
谈一谈资金池的问题。
投资有两个端,左边资金,右边资产。资金哪里来?要么是机构的自有资金,要么通过募集获取资金。资产哪里来?从项目中来,说得更加直接一点,从企业或者个人的金融行为中产生。
企业发展需要钱,钱从哪里来?
从金融角度看有两种资金融通的方式:一种叫做投资,另一种叫做借贷。
投资对应产生的资产是股权,借贷对应产生的是债权。把这两种权益标准化之后放到二级市场上去流通,就变成了股票和债券(金融资产)。
所以,在购买任何一款金融产品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楚,这笔钱给了谁?然后搞明白,是以投资的形式进入还是以借款的形式进入。不一样的方式,对应不一样的权益,出现风险后最终的处理方式也不同(至于有哪些不同,我会在其他的课程或者文章里讲,此处不表)。
购买金融产品实际上是讲你的闲散资金和金融资产挂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产配置。
2.当资金开始流动,但最终没有流向明确的资产或者金融资产(买房or买股票),这样汇聚在一起的资金就像是被放到了一个池子里,于是起名为:资金池。
有没有最终、明确的投资标的,是区分资金池的重要依据。所以购买金融产品之前,无论你是不是小白,都应该问一问:这笔钱最终去到了哪里?或者可以换一个逼格很高的说法:底层资产是什么?
私募基金从2014年开启备案制度,到现在4年左右时间。整体规模超过了12万亿,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已经接近9000家。并且出现了资金体量规模很大的领头羊,上千亿规模,近五百亿规模等等。
但这些规模当中有很大部分是资金池,募集了大量的资金,后端要投的资产还在路上。
而我们看到华尔街的投行以及私募,他们的规模 基本上都建立在底层资产上,那是实打实的资金规模。相较于此,当前私募行业里的Top5 都属于虚胖。
小时候打过架的野孩子都知道,胖子向来不中用,反而是瘦子比较猛。因为肥大不等于强大,体量(规模)不等于力量(投行实力)。
3.资金池是怎么兑付的?
由于资金没有最终流到资产层面,因而也就没有投资收益。但“占用”这笔资金是有成本的,即需要根据协议向投资人还本付息。
这个钱谁来付?
答案是谁占用,谁来付。所以构建资金池的平台或者私募基金都背负着兑付这些本金+利益的义务。可是项目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收益回流,怎么办呢?
有两种方式:
一、使用自有资金来兑付;
二、募集新的资金,来兑付前面的本息,也叫借新还旧;
现实中那些私募或平台要么没有资金实力、要么不愿意这么干。所以基本上都选择了第二种,只要兑付的量不大于新入的量,这个池子就能维持平衡。
资金池的本质是将投资人的钱按照时间先后一批批彼此转移,当你购买资金池产品端时候,其实就相当于掏出自己的钱兑付给其他的投资者,并没有产生实际的增值。
这种模式早在几百年前的美国就有了,西方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庞氏骗局。
资金池就像鸦片。
抽大烟的时候挺爽,可一旦上瘾,每次抽的量就会增加。
资金池兑付的时候也很爽,一旦形成空转,每次吸收资金的成本也会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经济流动性比较好,国家也鼓励金融创新,资金池像肥皂泡一样越吹越大。但现在风向转变,大资管新规落地,监管全面封堵。破除刚兑,清理资金池。明星也不出来站台了,广告宣传基本做不了,资金募集比过去更难。
随着新入资金越来越少,投资人本息的兑付压力也就越来越重。一旦接不上,整个局面就崩了。
4.资金池的转型不是不可能,但极其困难。
原因是,由于额外成本,资金池只能越滚越大。若要降低规模,就必须用自有资金来添补。
募集规模在500亿左右的大私募,按照正常的行业净利润,大约每年在7~10亿。经过四五年积累,也就在50亿左右。
假设这里面有70%是资金池,维护成本 = 投资人利息 + 销售佣金 + 公司成本 ,这个数字大致在12%左右,也就是今年有350亿资金池,如果都是1年期,明年要对付的本息是390亿,单单维护成本就要接近40亿,一口气吃掉之前的积累。
换做你是这家私募的老板,心疼不心疼?
如果你是投资人,当看清楚这个数据,想清楚这个逻辑,你方不方?
资金池转型另外伴随着一个艰难的改变,那就是资产端的增量。假设平均每只基金规模在2亿,350亿规模的资金池,需要增加175个项目来进行资产挂钩。
按照投行的经验,平均至少要接触10个项目,甚至更多才能筛选出1个可做项目。问题是优质项目就这么一点,剩下的项目越来越次,即便完成挂钩,也是跟次级资产进行挂钩。
这些资产大致是什么:小城市的物业,比如地下负一层,地下车库;某个旅游景点的房产;一些莫名巧妙的应收账款等。这玩意儿要能赚钱,人家还用的着出来借钱么?
但请注意:资管新规下大破刚兑,风险由投资人自行承担,风险和底层资产直接挂钩。现在你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资金池完成转型后,投资人的风险依旧很高!
我们来总结一下:投资人面对的可能性有两种。
① 资金池崩裂,投资人血本无归;
② 资金池转型,项目风险很高,投资人大概率下血本无归;
无论怎么博弈,对投资人来说都不是最优的。
5.总是有人抱着侥幸,认为只要自己不做最后一批就行了。这方面不太好说,Hanson老师建议你去庙里请大师看看八字。
还有人觉得,只要这家私募足够大,有钱,崩盘了自己的钱应该能对付回来。问题是,自有资金通常不太可能超过整体规模,一旦发生兑付逾期,恐慌情绪就会蔓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聚集,这些都会形成较大的社会压力。
随着问题变得严重,经侦部门肯定是要介入的。而介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冻结所有当事人的账户,包括但不仅限于公司所有账户,子公司账户,法人以及实际控制人账户。在刑事问题没有理清之前,民事经济问题统统排在后面,这叫先刑后民,不清楚的可以咨询下律师,但要找专业的。
从实际案例来看,2015年底的易租宝、金鹿、中晋到现在有人拿回钱了么?没有吧,这个流程是很长的。
到现在依旧还有不少鼓吹资金池是安全的。我只希望当经济侦查员带你们去小房间喝咖啡的时候,请不要发抖!
6.有些人走了,那就走了呗。
有些东西失去了,用不着惋惜。
《小白金融2018》已经开课:小白也能听懂的金融学
其余课程均在录制中....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