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主流机构的声音
2018年盛夏,烈日当空,A股投资者却感受到了阵阵凉意。黎明前的黑暗还是步入地狱前的黯淡?该坚守还是逃离亦或是进场?与投资者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构的果敢:
1.外资大举逆势大举买入A股:wind数据显示,自3月22日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近三个月陆股通累计净流入资金接近1200亿元,今年以来净流入已高达1600多亿。而2017年上半年约为900亿元。
2.多数私募认为A股估值处于底部区域,八成仓位成标配:比如擅长择时的星石投资认为目前A股主要指数的估值,已经接近2016年2638点的位置,2008年1700点左右的位置,甚至低于2005年998点的估值水平。
3.东方红重新开放申购,数千人首日涌入:如果说一些机构只是单纯喊口号,那么东方红就是实际的行动者。6月29日行情低迷之际,两只东方红系列产品打开申购,一时间就引来数千人申购。
除东方红之外,近期银华、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也相继发布公告重新放开旗下产品申购,部分先前限制大额申购的基金也纷纷放开限制或调高大额申购上限。
学习巴菲特的淡定
有人恐慌,有人欣喜;有人逃离,有人进场。A股投资者上演了情绪的冰火两重天,正如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众所周知,巴菲特之所以被誉为股神,在于长达52年时间里都能保持年化20%的收益率。面对波谲云诡的市场,巴菲特是一个“无情”又“坚毅”的人。关于巴菲特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1987年10月19日,这是历史第一个黑色星期一。当大多数人还陶醉过去5年股市持续上涨的喜悦之中时,这天道琼斯指数跌了508 点,跌幅高达22.6%。股市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短短一周之内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就暴跌了25%。
在暴跌那一刻,可能巴菲特是整个美国唯一一个没有时时关注正在崩溃的股市的人。他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电脑,也没有股市行情机,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即使股市暴跌,他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巴菲特没有恐慌地四处打听消息,也没有恐慌地抛售股票,面对大跌,面对自己的财富大幅缩水,面对他持有的重仓股大幅暴跌,他非常平静。巴菲特之所以在股灾中表现的如此冷静,原因在于他坚信他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他坚信股灾和天灾一样,只是一时的,最终股灾会过去,股市会恢复正常,他持股的公司股价最终会反映其内在价值。
从长视角看,这不是一个坏的时刻
前几天,国信策略研究员发研报高喊:2018年6月底的A股遍地是黄金!随后,他们又发布研报《2800点买股票有多少胜率和回报?》:超12万条大样本历史数据显示,在当前A股估值水平下,如果业绩增速能超10%,持股一年取得正收益的概率在75%左右,期望收益率在25%左右。相比其他大类资产,A股权益资产具有极佳的性价比。在他们看来,无论从PE、PB来看,还是从国际比较或者历史比较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均已到达底部位置。
有没有发现一个怪相:投资人更容易去关注小概率事件。具体来说,当股市大跌时,即使有数据告诉你此时买入未来一年赚钱概率75%,亏钱概率是25%,但你更多认为自己会是25%概率下的亏损者,恐惧会让你一再错过低价买入的时机。而当股市大涨,即使此时进场未来一年赚钱的概率只有25%,亏钱的概率75%,你也会认为自己会是25%的小概率逃顶者,贪婪会让你对风险视而不见。
在某些时刻,贪婪和恐惧主导了市场。这个时候,也许正是价值投资者出手的良机,比如逆市入场的外资机构。贸易战、汇率危机、金融去杠杆,这也许不是一个最好的时刻。如果你愿意拓展自己的视野,以一个更长期的视角来看,这决不是一个坏的时刻,甚至可能是个好的时刻。因为从基本面上看,一方面经济系统性风险在降低,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估值水平已经回到2016年熔断之后2638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