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紧影子银行体系伤及小微企业vs收紧影子银行体系终结资金空转
本轮金融去杠杆,本质目的在于终结金融乱象,抑制金融领域过度嵌套,引导资金回归银行表内,防止金融风险演变为冲击整个经济体系的灰犀牛。
但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体系的利率水平无法大幅跳开基准利率,导致银行为小微企业融资时无法从融资项目中获得应有的风险溢价报酬,最终银行就会抛弃相关的融资项目。而影子银行体系恰好解决了类似问题。
当影子银行体系收紧,非标融资被限,资金过度投机很快被有效遏制,但一些小微企业也会失去融资来源,其融资需求成为金融体系的真空区域,从而抑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人民币贬值vs吸引外资入华投资
人民币贬值优势很清晰,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可增强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竞争力,对关税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
货币贬值在目前宏观环境下,主要风险点在于贬值引发资产价值缩水预期,从而引发资金大量换取美元出逃,对境内实体经济,资产价格造成较大损伤,外汇储备枯竭,最终造成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衰退。
但目前中国对外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均严监管,外汇储备极其充裕,因此贬值的负面效果在中国反馈有限。不过会影响近期大力推进的外资入华投资进程。
财政空间不大,货币紧信用的背景下,吸引外资在华加大投资实质政策效果上也能实现经济刺激,且外资入华不少是实体经济项目,与政策导向相符,但如果人民币过度贬值,会引发入华投资外资重新分析投资收益情况。
三、抑制地产基建导致经济下滑迅速vs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期漫长
地产与基建是我国过去十几年宏观经济体系十分仰仗了两种工具,由于相关产业链极长,带动经济的效果也最好,每逢经济与就业遇到压力,即可适时发动其一托底经济。
但目前地产过度投机带来国内要素价格上升,贫富差距拉大,居民负债过重,长期来看抑制了实体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基建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为经济稳定性埋下隐患。
但由于宏观经济对二者依赖较大,稍加抑制对宏观就会造成较大冲击。
反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的生物制药,芯片,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5G等,大多是技术密集型,而技术的积累与优化均需要较长时间,成型较慢。
地产基建收紧对经济的迅速抑制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对中国经济的转型构成巨大的挑战。
总结:
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寻找确定性是各个流派的本质追求,如果投资风格是寻找景气行业进行投资,那么你会发现在三大宏观矛盾之下,很多行业既有景气的机会,也有衰退的可能,确定性难以把握。例如一旦经济下滑过快,加大财政刺激进行托底,那么低估值的基建类个股会很有空间,但如果继续坚决收紧,市场对于这一逻辑的认可度会更低,这样的确定性显然无法满足理性投资的标准。
整个市场确定性最高的投资逻辑依旧在高新技术产业,“2025中国制造”目前来看是确定性最高的领域,因此投资相关领域在目前来看就是最好的选择,在每年政府报告中列出的重点发展的制造业领域中,一定会诞生巨大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