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融投资遇到人工智能,智能投顾(Robo-Advisor)应运而生。
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以及 MPT(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在线投资顾问服务模式,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兴起的在线智能财富管理服务。
对于智能投顾的科学性,笔者认为,智能投顾根据投资者的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信息,通过智能算法为客户推荐的综合投资方案,能够保障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均衡。机器学习辅助的介入,使得智能投顾的投资模型参数,可做到实时变化以达到自动优化的效果,有效克服了人工服务可能出现的投机性。
智能投顾的优势,一方面是高效,可 7×24 小时响应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资产配置的分散度更高,传统模式受人力限制,只能对有限的投资标的进行维护管理。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智能投顾降低了投资门槛,让更多人得以享受财富管理服务,让普惠金融的实现成为可能。
境外领先发展已渐趋成熟
2008 年,全球第一款智能投顾产品诞生,由美国公司Betterment推出。
自 2012 年起,智能投顾市场呈现“ 井喷式 ” 发展。 据 A.T.Kearney(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预测,美国智能投顾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从 2016 年的 3000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2.2 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68%。
境外智能投顾服务,已经从最初单纯的投资组合策略推荐,向综合性财务规划服务转变,包括退休养老规划、税收损失收割等。大量初创公司为智能投顾的发展探明了道路,传统金融业机构券商、做市商紧随其后,迅速展开布局。
2017 年, 传统券商 TheVanguard Group 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投顾服务机构。笔者认为,传统金融行业必将成为智能投顾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国紧跟步伐上升潜力大中国的智能投顾,自 2015 年开始发展,迈出第一步的是互联网公司等第三方机构。
2016 年,某股份制银行推出摩羯智投,成为第一个进军智能投顾的传统银行。
2017 年,国有五大行中,有的自己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有的与独立或第三方机构展开智能投顾的合作开发。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继跟进,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也已正式公布了自己的智能投顾服务。
现阶段,我国银行智能投顾管理的最大金融资产规模仅 80 亿元。依据 BCG(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 2021 年,我国私人财富规模将达220 万亿元人民币,市场上升潜力巨大。
国际上智能投顾的发展,领先中国约 5 到 6 年。中国在这一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仔细研究我国的智能投顾产品,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化程度相对偏低,甚至有很多机构以智能之名行卖产品之实,在投资策略应用上离不开大量的人工干预。在国外,有一定比例的智能投顾已实现全权委托,即在一定的投资范围内可代客户进行投资决策。相比较,国内的智能投顾产品大都处于辅助角色,仅为客户作产品推荐,最终的投资决定权依然在客户手中。
笔者认为,未来智能投顾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大致有三个:从目前“投资标的偏少”走向产品专业化;从行业鱼龙混杂走向机构专业化;对投资者观念进行扩展教育。笔者曾凭借对这一方向的把握,摘得“最佳金融科技技术贡献奖”。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从国家战略层面搭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助力人工智能发展。
金融行业,尤其是传统银行业,应当依托自身优势,抓住人工智能与行业结合点,在智能投顾领域,积极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的投资顾问服务。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