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担心的是通胀,但其实,萧条才是深渊。
一、通胀的表象
当下,喊得最多的是“通胀”,消费者最大感触是什么都在涨价,媒体也在大量报道通胀来临,但是民用物品在通胀的同时,工业品却出现通缩,这其实是经济学上的“滞涨“”现象”,通俗来讲就是物价上涨,但是经济持续不前。
(数据说明:PPI指数从2017年2月份来,处于下跌通道中;采购经理人指数从2017年9月份出现震荡式下跌;CPI指数从2018年4月份以后出现上涨。)
天猫发布了《2017年中国美妆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口红在2016年销量增速已达到美妆整体增速的5倍,经济学上的“口红效应“已经非常明显,餐饮界的“网红面包”、“网红奶茶”、以及“重庆小面”等的火爆的现象也印证了经济不景气的论断。
网红奶茶店的火爆
(口红效应:“口红效应”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
二、物价上涨的逻辑
这轮消费品大涨价的逻辑:货币大放水、信用宽松,鼓励居民部门加杠杆为房地产去库存,房价最先上涨——供给侧改革,2017年国内黑色、有色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行业经过供给收缩之后,行业集中度提高,在倒闭潮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有了更高的议价能力(在环保风暴之下,原纸价格普遍提高了200-300元/吨)——环保税开征、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攀升——传导至中下游,家电、汽车、消费品等纷纷提价。
这轮物价上涨是对货币信用杠杆扩张以及供给侧改革传到到消费端的的滞后反应,而消费端的主动性的需求却并不十分明朗,主要在于消费端的杠杆性负债增幅同样会抑制消费。
三、通胀难以持续性和通缩的必然性
消费通胀和工业通缩,可以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在社会中,但未来不会长期同时出现。主要因为:
1、现在全面主动和被动的“去杠杆“,”导致债权和债务同时湮灭,也就是会导致货币供应量M2萎缩减少,其次债务违约会导致债权消失,这两点,一是从货币供应量上来说导致萎缩,另一个因素是债权消失打击消费信心令货币流速降低。这两因素结合,必然令经济环境反向进入通缩。
2、人民币的大幅贬值和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会加速资金外流,外储下降,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基础货币也紧缩了。虽然现在各商行限制外汇兑换,但是难以从根本上抑制这种趋势。一旦基础货币的减少,通缩也不可避免。
滞涨是经济周期的回光返照,滞涨之后将是箫条。
责任编辑: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