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家开始严控房地产投机、抑制房价持续高涨,又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推动,宏观数据一直表现不佳,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为了给经济托底,国家实施大基建政策,受多重政策的支持,地方债券发行呈喷井状态,甚至出现一日发行1200亿的景象,预计年内的全国地方债务发行将超过3万亿。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依靠基建托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盲目无节制不计收益大发债券、大搞基建,收益无法支付债务利息的时候,恐怕不是托底经济,而是加重债务危机,拖累经济了。
在大基建的号召下,目前各省市自治区都规划编制了通用机场规划,有的省份提出要建设数百个机场,少的有近百个,多的如某两个西部省份,分别提出建设200与500个机场,有的省提出每60公里范围内需要建设一个通用机场。
虽然和美国2万个左右的机场,每20多公里左右就有一个机场的机场现状先比,我国机场再增加5000个都是合理的。但是我国低空管理技术以及政策还没到位,各地已经建成的通用机场使用效率不高,一些人士购买的飞机只能基本躺在机库难以发挥有效作用
很多城市的机场距离市区远,加上位于中西部地区,土地升值空间不大,相关地区经济没发展起来,需求没有起来的时候,试图依靠通用机场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效果存疑。
英国牛津大学的数名教授近期在《牛津经济政策评论》联合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核心观点认为中国逾半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在运营生命周期内并无经济价值,并称管理不善的基建投资是中国经济和金融问题日益浮出水面的主要原因,除非换档至较低水平、但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否则中国将滑向一场基础设施引领的全国金融和经济危机。
责任编辑:周玲
没有参与杠杆性买房运动的农民,是负债率最低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富有”的一个群体,而强制性的推行城镇化则是把最后一群“富有”的群体也变成“负有”群体,而农民本身处于就业不利地位,一旦杠杆性GDP发展放缓,失业率上升的时候,农民将面临城市呆不下去,农村回不去的境地。
一、政策现状
2013年1月31日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确权工作全面展开,预计5年内必须完成,也就是在2018年底前,全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要全面结束,农村户口将消失,大力推进土地入市,宅基地征收补偿模式,推进城镇化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8.52%,推行城镇化的过程本质就是推行房地产化过程,也即杠杆化的过程。可以说,当下最大一群没有参与杠杆化的群体就是剩下41.48%未城镇化的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在参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依靠勤劳和保守的意识,积累了相当的储蓄。在全民杠杆贡献房地产经济的过程中,没有货负债率最低的农民恐怕是最“富有”的群体了。
从阶层转移来说,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转工薪阶层的过程,而农转非的过程,一定是伴随买房的过程。从农村拔根的农民能否在城市体面落地,却是未知数。
二、问题
对政府而言,由于宅基地在土地类型上属于建设用地,政府通过“宅基地换房”,获得了村庄剩余宅基地(除去盖农民新居的用地)的支配权。这些土地不仅可作为抵押融资工具获得银行贷款,启动农民置换房的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在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后,可置换成建设用地指标,把指标调剂到城市使用,获取更大的土地出让收益。虽然中央一再强调宅地基出让的“自愿性“”,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以“宅基地换房”为名,采取搞运动的办法,强制农民集中上楼,搞“大拆大建”,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对于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民,政府虽然给与了货币补偿、房产补偿、社保补偿、底票补偿四种模式,但是这些补偿对于攀高的房价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表面上看,农民进城既改善了自身的生活条件,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放弃宅基地的农民将面临更多的外部压力,例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而住房和就业问题首当其冲。
三、对策
城镇化是文明进程的产物,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一般在80%左右,城镇化的过程能促进GDP的增长,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这是基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发性城镇化,是成熟经济的产物。
虽然政策性的推动会加速城镇化的过程,但是也为社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坚决反对为了政绩而强制推行城镇化的过程,要坚决制止以行政命令、下指标、强迫农民上楼的做法。
目前,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政绩考核的GDP导向,加之土地城市化中巨大的利益,一些地方政府更容易采取行政手段,下指标,强迫农民集中居住,侵犯农民土地权益。对此,中央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加以制止,防止城市化变味,酿成重大政治和社会后果,因为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离不开农民都是主力军。
积极倡导以经济发展来实现城镇化过程,积极引导经济更合理的发展,完成农民自发的城镇化过程。宗庆后在全国人大上就建议:将东部传统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让务工人员回家乡打工,一方面企业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降低成本,同时农民工可在当地就业生活,安居乐业,加速实现城镇化。同时城镇化的过程中务必做好失业补助、子女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保护性措施。
责任编辑:周玲
更多资讯请搜索或扫码关注“政策聚焦”
一、土地流拍创历史峰值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2014年曾出现的土地出让“流拍”潮再次重现。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土地流标数量已经超过800宗,创下2012年以来的新高。
在土地流拍频繁出现的同时,地价下跌也在部分城市出现。在2018年7月的土拍中,厦门多幅商住用地楼面价跌破2万,如翔安区13-16片区地块楼面地价为18909元,相比两年前同区域的地王37512元/平方米,跌去近一半。在广州,位于郊区的三幅地块今年先后进行过六次招标,尽管要价一降再降,却使用没有人出价。在上海,靠近市中心的一小幅地块8月早些时候也出现流拍。
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股权融资冻结、公司债、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受到严格监管,使得行业资金趋紧房企拿地意愿逐渐减弱,同时考虑到在降杠杆背景下政府财政压力更为凸显,下半年土地供给意愿仍强,流拍数量可能继续增加。
二、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从土地收入占地方收入看,今年1-3月累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6504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327亿元,土地收入占到地方收入的50.28%。“其他城市有的会超过60%以上,甚至个别城市达到100%以上。
这些年,土地财政一直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按照财政部门的公布今年前七月数据显示,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1548亿元,相较上半年增速回落了8个百分点。其中7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607亿元,环比下降1.7%,同比增长1.9%,较上月大幅收窄28.8个百分点,这与各地土地流拍相关。二线城市供地减少是主要原因。按照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二线城市成交土地面积环比减少6%,土地出让收入接近2000亿元,同比下降3%。
一方面地方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存度高,而伴随土地流拍的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下滑;另一方面,地方负债率却不断上升,所以维系地方收入需要依存新的契机点。
数据来自公开信息
三、房产税还有多远?
一直以来,地方财政靠“卖地”作为主要收入,在房地产还能持续涨,还能依靠“卖地”维系收入的时候,房产税是不会实质性被征收的,主动性征收房产税基本上等于自断收入,喊了五六年的房产税依旧没有进入立法阶段。
但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2008年后依靠房地产刺激的经济发展下,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综合负债率已经高达300%。虽然央行不断降降准,M2持续增长,但是M2增速持续放缓,说明已经趋向理论极限值,信贷泡沫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如果不加以管控,再继续放水,由市场规律发生作用的时候,泡沫自行爆破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危机。
国家层面已经主动去杠杆,控制房价市场的继续投机推高。但是由于房地产杠杆持性循环发展模式,决定了哪怕房价维持高位震荡,而没有继续上扬的话,利润负债比就成问题,就面临债务危机,中小房地产商跑路、烂尾已经不是新鲜事。另一方面,国家对股权融资冻结、公司债、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严格监管,也使得房地产商难以继续拿到优惠的借贷成本,成本高的借贷也使得房地产商谨慎拿地。
我国还有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发展停滞的时候,会带动相关经济的下滑,当靠“卖地”维系收入无法满足地方开支和债务偿付的时候,靠“房产税”维系地方收入的日子还有多远呢?
责任编辑:周玲
更多资讯请搜索或扫码关注“政策聚焦”。
来自万德数据显示,目前A股共有3338家企业进行了股权质押,约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94.5%。质押股票的市值规模从约6万亿,占A股总市值从2015年的3%到目前的12%,市场平均质押额为40%,更有胆大的大股东“满仓质押”,三六零(601360.SH)、鄂尔多斯(600295.SH)、步森股份(002569.SZ)、重庆钢铁(601005.SH)等约12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质押率达到100%。
今年以来股市的持续下行让一些公司的股价跌破股权质押预警线或平仓线,使得股权质押风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包括监管层、上市公司股东、券商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都在寻找方法化解平仓风险。
最值得关注的是用市场化手段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的做法,目前已有的例子是科陆电子。该公司因大股东补仓能力有限,平仓风险一触即发,大股东饶陆华与5家有入股意向的机构协商,最终与深圳市国资委下属国有资本企业达成一致,转让科陆电子10.78%股份,转让价款10.34亿元,这笔款项最终被用于偿还股票质押贷款,不仅释缓了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风险,多家银行还恢复了对科陆电子的授信。
然而寄希望于市场化真的能缓解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吗?答案是,不见得。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供量资金有限。虽然已经有部分公司已经开始了市场化手段化解了风险,但是哪怕是救火,也需要有水才行。2018年5月份社融已经是腰斩状态,7月社融1.04万亿,依旧不及市场预期,旧口径下增速9.7%,回落0.1个百分点,非标继续明显收缩,进一步引发了“非标缩量-->再融资受阻-->强平-->股价闪崩-->融资压力加大”的负反馈机制。
(2)经济形势整体不佳,市场化的意愿和能力也有限。资金的本质是逐利的,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资金容易盲目堆流入驻;同时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都是悲观的,依旧是观望为主。
(3)受众面较小。会有部分精明资金注入优质企业,但是惠及的部分乐观估计可能不及20%,剩下80%的股权质押公司可能很难获得资金注入,尤其是中小企业,经济不改善,基本面业绩不转好,后续股市如果继续整体下行,可能加大闪崩的频率。
所以,股权质押的平仓风险依旧很大,市场化的缓解力度有限,投资者注意避开高比例质押、临近平仓价、无业绩支持的股权质押的公司。
责任编辑:周玲
更多资讯请搜索或扫码关注“政策聚焦”。
最近听到太多的关于“养老金抄底入市”、“社保基金加仓”、“养老目标基金开始发售”······这样的消息,脑海除了反应这是要救市嘛,反正都是国家队的亲戚呗,估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对着三种基金傻傻分不清吧!
但其实是不一样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区别是——面不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是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社保基金是国家把企事业职工交的养老保险费中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专业的机构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养老基金的全称为养老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是企业为向退休职工支付固定生活费而设置的基金。养老基金一般由专人或专门组织管理,不属于设置该基金的企业的资产。个人也是不得直接投资的。
而养老目标基金本质是一个一只公募产品,是一种理财工具,通过向公众募集来的钱实现长期增至收益。
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从国家层面上市来说,是为了完善了三位一体的养老体系。我国社会养老体系是:其一,以基本养老金为主的第一支柱;其二,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主的第二支柱;其三,以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目标基金为主的第三支柱。这里主要是完善第三部分。
从个人角度,简单来说就是买了一个公募理财产品,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买这个产品的最终收益是为了给自己以后养老用的。
到这里我们大概明白了养老目标基金是什么概念,下面的问题是,我要不要买个理财产品给自己养老呢?毕竟,他不给我保证一定盈利啊!那我买养老目标基金和其他基金又有什么区别呢?
勤劳的小编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投资标的不同:养老目标基金应当采用FOF形式,并且规定明确规模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商品基金等品种的比例合计原则上不超过 30%、60%、80%。而普通的基金是以股票、债券等为投资标的。可以发现,养老目标基金是相对稳健的。
(2)投资策略不同:养老目标基金有两种主流的投资策略: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
目标日期基金(TDF):是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达到退休年龄的投资者设定的,比如中欧预见养老2035,主要针对2035年左右退休人群。在整个基金存续期间,投资者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可以享受到与自身年龄相匹配且经动态调整的投资服务,为缺乏投资能力或投资精力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目标风险基金(TRF):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合适的标的基金,主要通过权益仓位或波动率等指标定义基金的风险等级。更适合对自己风险承受明确的投资者。
华夏基金建议称,“如果对自己养老金投资的需求清晰、明确自身风险偏好,且有一定的市场投资经验,建议选择目标风险基金。如果您是一名投资小白,或者比较忙,无暇顾及账户资产管理,那么目标日期基金更适合您。目标日期基金对长期资产配置趋势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买入基金后,可以省去个人的日常维护,市场判断和调整操作都交由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去做。”
(3)持有的时间不同:养老目标基金持有的最短时间也要3年,在基金份额的三年持有期到期日前 (不含当日),基金份额持有人不能对该基金份额提出赎回申请。而其他基金,除了ETF和货币基金,其他类型的基金都要对持有时间不足7日的持有人征收惩罚性赎回费了,费率是1.5%,原则是对持有时间没有硬性规定。
看到到这里后,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要去购买这样一款理财产品给自己养老用呢?小编认为,对于有市场经验、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纪律的投资者,在当下市场可以深挖价值低估股,长期持有,也能主动性给自己养老。而对于绝大没有充分市场经验和专业知识,或者管理不好自己情绪,容易跟风追涨杀跌的投资者,把资金交给专业机构用科学的策略来打理也不失良策。
责任编辑:周玲
更多资讯请搜索或扫描关注公众号“政策聚焦”,提供最新内外资讯和专家解读!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
——法谚
8月22日,北京市发布了备受关注的 《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将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平公正的新高考招生模式。这是继上海和浙江在2015年开始作为高考改革试点开始“综合评价招生”的又一地区,可以预见,未来,将向更多地区推广开来。
综合评价招生和普通批招生的最大区别是,高考成绩从原则上不低于100%降低到原则上不低于60%,综合测评占30%,平时成绩占10%。综合测评是为了应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选拔模式,它有助于帮助高校科学合理地选拔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合格生源,更完善了高考招生考试制度。从法理学的角度讲,这里是突出了“实体正义”,是以多元录取完善传统唯“高考成绩”的单一录取模式,是引导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改革,是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的标志。
只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程序正义,则实体正义将无法得到保障。
自从2015年部分学校试点综合测评招生以来,高考成绩占比最低的高校仅为40%,大部分高校,高考成绩占比仅为50%,其余两项在综评的占比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给了高校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其中面试的成绩可以高达40%。
这里的“自由裁量权”,给了高校自主确定报考标准、评分标准和录取标准,没有具化和量化指标评定,则主观随意性大。这样,没有客观程序保证的统一标准将很容易失去最初“实体正义”的目标。
公平在公正之前,而没有透明则没有公平可言。
例如前期厦门大学的“粉红豚”事件,从辽宁师范大学保研到厦门大学再到保博,之所以引起舆论高涨除了辱华言论之外,就是其不透明的升学之路。
同样,如果没有看得见的正义和程序,综合测评招生则成为一小部分人提分的另类“捷径”罢了,“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这个综合测评谁来评,谁来审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透明?
如今,对内,老龄化和人口数量的下降,需要教育去用人口质量承载人口数量的减少;对外,中兴通许的耻辱需要教育和科技创新来洗刷。2008年之后,中国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拉动,如今,政府土地流拍都创历史峰值了,我们经济面临的是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多么可悲,离开了房地产就需要靠基建拉动吗?真的拉的动吗?还是要靠教育、科技和创新,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育是百年大计,基础中的基础,希望国家能重视起来,从基础的财政支出,到上层的理念引进和制度建设,以及看得见的程序来保障。
责任编辑:周玲
欢迎关扫码或者搜索关注公共号“政策聚焦”,每天推送时政新闻和专家解读,为您的投资保驾护航!
1、首先弄清楚你要研究投资的“是什么”,这是基础研究,根本核心是研究商业模式,当然要研究宏观、供需、客观性,这是第一个方面,商业价值在这里,但是“商业模式”是首位,去了解个体的本质,商业模式从长期来说是超越牛熊的。分众为什么好?分众是 " 军火商 ",它是卖军火的。两个公司竞争,谁不利用分众,谁就可能处于劣势,所以换一个思路去想,它是 " 卖军火 " 的,这是商业分析,商业分析到最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小企业往下走是一个趋势,而不是周期。宏观层面和产业层面当然会有影响,如果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分析宏观90%,产业90%,个体90%,总和概率也无法超过30%。
2、另外一方面是技术心理层面的,情绪会消化基本面的东西,跌到底了再跌个百分之二三十是很正常的,回归价值了再继续涨个百分之五六十是正常的,这是心理层面,基本面的东西可以通过逻辑来实现,心理技术是超逻辑的层在。《原则》这本书里面有一句重要的话,最重要的不是你知道什么,最重要的是怎么管理你不知道的。“是什么”是能把握的东西,“会怎么样”不一定是我们能把握的如果你想在市场上永远不败,就是永远不碰你不可把握的东西,但是这是多少的难。有几个人能管理好自己不知道的,如果你能分的清哪些是你知道的,那你去做,但是更多的人容易自欺欺人,不肯承认自己不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觉得可以侥幸避免,避免不了的觉得自己可以忍痛割肉······能有多少人无法管理好自己不知道的。
3、这一点上衍生出,做研究的方法论上。研究的本质是商业分析,为什么不是宏观分析,因为宏观分析过于复杂,中间要素转导因素太多,经济好的时候股市一定好吗?把过去美国的 100 年宏观数据拿出来,非常现实的数据,股市和宏观分析没有任何关联性。经济规模跟增长也没有太多的关联性。既然没有关联性,你为什么要去分析呢。
4、最后,一定要进入学习、改进、进化的程序,这是正向的循环,没有事情是完美的,没有事情是永远对的,你只有进入到这个循环里,你才能得到一个真正的进步。
责任编辑:周玲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得方式从来不是按部就班,直线向上的。一个国家可以享受好几年的经济繁荣期,伴随股市和楼市的快速发展(比如15年的股市和楼市),但是随之而来的非理性繁荣就可能导致非理性的悲观情绪,经济下滑,股市等资产价格下跌,如今年以来的A股。
凯恩斯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种始向上,继向下,再重新向上的周期性运动, 在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四阶段中,“繁荣”和“恐慌”是经济周期中两个最重要的阶段。在繁荣后期。由于资本家对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因而使生产成本逐渐加大或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但实际上这时已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劳动力和资源渐趋稀缺,价格上涨,使资本品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大;另一种情况是,随着生产成本增大,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利润逐渐降低。但由于资本家过于乐观,仍大量投资,而投机分子也不能对资本的未来收益作出合理的估计,乐观过度,购买过多,使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随即资本家对未来失去信心,造成人们的灵活偏好大增,利率上涨,结果使投资大幅度下降,于是,经济危机就来临了。经济危机后,紧随着经济萧条阶段,此阶段资本家对未来信心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难以恢复,银行家和工商界也无力控制市场,因而投资不振,生产萎缩,就业不足,商品存货积压,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随资本边际效率逐渐恢复,存货逐渐被吸收,利率降低,投资逐渐增加,经济发展就进入复苏阶段。此阶段资本边际效率完全恢复,投资大量增加,经济又进入繁荣阶段。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按照经济增长的四个阶段,发展出针对不同阶段的投资理论。
1、“经济上行,通胀下行”构成复苏阶段,此阶段由于股票对经济的弹性更大,其相对债券和现金具备明显超额收益;
2、“经济上行,通胀上行”构成过热阶段,在此阶段,通胀上升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股票的配置价值相对较强,而商品则将明显走牛;
3、“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在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
4、“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
那么我们当下的经济有什么特征呢?
市场上,股市大跌;房价回跌;优质债券上涨,劣质债券下跌;大宗商品价格大涨。
数据上,M2货币总量持续上涨,增速持续下降;全社会待还利息总额一直大于名义GDP增量;PPI下降,CPI上升。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处于滞涨状态,对应的最佳操作策略应该是持有现金。
责任编辑:周玲
欢迎扫码或者搜索关注公众号“政策聚焦”,每天推送时政新闻和专家解读,为您的投资保驾护航!
年薪1500万的宏观研究专家任泽平说“宏观经济学的存在的意义在于拯救世界”。不得不说,大牛就是大牛,新财富宏观师分析第一名的能力、年薪1500万的价值和提笔救世的雄心完全匹配!
我想我们大概没有拯救世界的雄心和能力,我们更想知道手上的股票什么时候能解套?啥时候可以抄底?
用宏观经济学去预见和引导经济健康发展是政府和学者的事情,我们普通投资者则侧重于对宏观经济的追随性,更好的去理解政府制定政策的逻辑,通过读取宏观数据了解当下经济运行的阶段,为我们投资标的(股票、商品、债券、房产、外汇等)的选取提供方向,最终实现按照经济运行规律去投资配置,实现财富增值。
打算出一个宏观系列的主题性文章,以基础的宏观知识点为顺序,用当下的宏观政策、数据、国际关系等作为事例配合讲解,和大家一起巩固学习宏观知识,从宏观的视角解读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核心内容有:
经济的增长。
经济为什么会增长?根本的原因在于生产力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单位时间和资源能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经济的总体体量在增长。
可以看出全球主要国家的GDP总量都是承上升态势,但是非洲许多国际,没有生产资源和技术可言,GDP呈负增长状态。
2.经济的周期波动。
经济增长的时候为什么有时候大萧条?经济为什么会有周期性波动?经济的发展受到内因性周期的制约,各种周期之间还会有叠加效应。
3.宏观经济的实操意义
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大类资产的表现各不相同。美林投资时钟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 、过热、滞胀四个阶段,并依次推荐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或现金。
第一阶段是衰退期,在这个阶段公司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降、股票走低,市场供过于求,企业为了去库存降低商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走低,对应美林时钟的6-9点。
由于收益稳定、风险较小,此时债券为王。也就是说,资产配置顺序是债券>现金>股票>商品。
第二阶段是复苏期,在这个阶段随着需求回暖,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改善、盈利能力提高,对应美林时钟的9-12点。
此时,股票为王,债券次之。由于物价下行,商品依然亏钱,所以现金价值大于商品。也就是说,资产配置顺序是股票>债券>现金>商品。
第三阶段是过热期,在这个阶段公司产能增加,盈利能力增强,市场供不应求,通货膨胀上升,大宗商品类资产是过热阶段最佳的选择,对应美林时钟的12-3点。
中央银行通过加息抑制股票估值的提升,使得股票表现比不上商品。GDP增长率仍处于潜能之上,收益率曲线虽然上行但变得平缓,债券表现较差。也就是说,资产配置顺序是商品>股票>现金>债券。
第四阶段是滞胀阶段,国家经济增长已经降低到合理水平以下,通货膨胀持续升高,企业产能不断下降,必须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裁员以保持盈利。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当下处在一个滞胀的阶段就会明白,现在现金为王,就不会再盲目去寻找各类投资标的,也不会天天盯着股市看,而是安静的等待宏观数据的转好。
责任编辑:周玲
前面多文已经提到,我国因为信贷的扩张和互联网金融已经不断冲击理论货币乘数,导致今年,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债务危机已近开始频发,这些都是杠杆不断放大的后果。
债务违约一旦蔓延全面爆发,政府、个人、企业的经济活动将会发生停顿,对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打击,为了缓解这种冲击,建议成立个人破产法、政府破产法,完善企业破产法。
1、个人破产法
“对个人破产进行立法,现实已非常紧迫,估计迟延一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起码达1000亿元以上。”浙江温州瓯海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叶建平在给两会代表的议案建言中如是写道。
据叶建平在法院的多年观察和实务经验,近年来债务纠纷加速爆发,一些地方民商事案件数量、标的额剧增,甚至超过区域财政总收入。同时,债务纠纷中联保联贷现象严重,许多社会资源,包括人力本身,深陷其中。
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相关法院案件的执行标的到位率较低,在严格执行之下,债务人既无条件,也无动力创造财富价值,无力偿还的现实难以改变,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
叶建平建议,目前实现立法的最佳路径为,在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基础上,将自然人纳入其中,并以四年破产保护期为限。对此,他提出三个立法方案,当下最优路径为,在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纳入自然人,并增加一条规定:自然人破产的,应当保留债务人本人及其所抚养家庭成员必要的生活费用,居住保障以债务人家庭所在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通常房屋两年租金为限。宣告破产后四年内,破产人不能担任国家工作人员、从事有信誉品行资格要求的职业、经营公司、高消费活动、出国(境)。
2、政府破产法
在美国,地方政府因公益而不倒,又因宪法明文禁止州立法修正契约义务,故当地方政府陷入债务清偿不能的困境时,往往借助联邦《破产法》为地方政府的经济复兴赢得时间。通过破产法框架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固然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但也有其优势所在。我国目前愈演愈烈的地方债危机的化解可在相当程度上参酌美国的成熟经验。以中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未来我国要注重构建法定的地方政府债务调整程序以及建立出现地方债危机时上级政府的应急介入机制,从而把地方债的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3、企业破产法的完善
我国企业破产法的完善可以学习美国破产法典第十一章。
美国破产后,可按法典第七章程序清算,也可以按第十一章的程序清算。在第七章所规定的破产清算程序中,破产管理人被指定整顿(即归集、控制管理)所有债务人的资产,并以合理的商业手段出售,再按照破产法中规定的优先级顺序依次分配所得现金收益。例如,工资应先于一般无担保债权人(如一般供应商)的债权获得偿付。这与中国破产法的现规定基本一致。
在美国,如果债务人选择依据破产法第十一章进行破产时,则被允许在破产程序进行过程中,仍然可依法继续运营其业务。这是债务人通常被称为“持产负债人”或简称“DIP”的原因。在破产案件尚未得到破产法院或其他有权机构批准而待定未决时,债务人可以开展任何“通常业务范围内”的运营事项,包括获得贷款等等。
一旦启动第十一章破产程序后,除非事先取得破产法院批准,所有债权人均被禁止对债务人采取任何措施。这一被称为“自动中止”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第一,为债务人争取时间来制订重整计划,以免分散精力对抗多个债权人的主张;第二,确保针对债务人的求偿请求按照破产法规定的优先级顺序获得偿付。避免在无序状态下一部分激进的债权人,利用其余债权人的劣势,获得不公平的受偿。
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包含一个原理:如果债务人能(通过重整计划)为债权人提供相当于或高于依照破产清算程序所能获得的偿付,则债务人可免于被清算。免于清算就减少了破坏力,可以给企业充分的时间去度过危机,减少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损失。
债务一旦全面爆发,损失不可估量,建议尽早完善成立个人、政府破产法,完善企业破产法以应对危机!
责任编辑:周玲
您还未绑定手机号
请绑定手机号码,进行实名认证。
请输入手机号码,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放心
请输入右侧图形验证码
请输入接收的短信验证码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务。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评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和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第六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第七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时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请前往个人中心进行实名认证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