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
——法谚
8月22日,北京市发布了备受关注的 《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将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平公正的新高考招生模式。这是继上海和浙江在2015年开始作为高考改革试点开始“综合评价招生”的又一地区,可以预见,未来,将向更多地区推广开来。
综合评价招生和普通批招生的最大区别是,高考成绩从原则上不低于100%降低到原则上不低于60%,综合测评占30%,平时成绩占10%。综合测评是为了应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选拔模式,它有助于帮助高校科学合理地选拔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合格生源,更完善了高考招生考试制度。从法理学的角度讲,这里是突出了“实体正义”,是以多元录取完善传统唯“高考成绩”的单一录取模式,是引导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改革,是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的标志。
只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程序正义,则实体正义将无法得到保障。
自从2015年部分学校试点综合测评招生以来,高考成绩占比最低的高校仅为40%,大部分高校,高考成绩占比仅为50%,其余两项在综评的占比由试点高校自行确定,给了高校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其中面试的成绩可以高达40%。
这里的“自由裁量权”,给了高校自主确定报考标准、评分标准和录取标准,没有具化和量化指标评定,则主观随意性大。这样,没有客观程序保证的统一标准将很容易失去最初“实体正义”的目标。
公平在公正之前,而没有透明则没有公平可言。
例如前期厦门大学的“粉红豚”事件,从辽宁师范大学保研到厦门大学再到保博,之所以引起舆论高涨除了辱华言论之外,就是其不透明的升学之路。
同样,如果没有看得见的正义和程序,综合测评招生则成为一小部分人提分的另类“捷径”罢了,“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这个综合测评谁来评,谁来审核,如何保证公平公正透明?
如今,对内,老龄化和人口数量的下降,需要教育去用人口质量承载人口数量的减少;对外,中兴通许的耻辱需要教育和科技创新来洗刷。2008年之后,中国的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拉动,如今,政府土地流拍都创历史峰值了,我们经济面临的是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多么可悲,离开了房地产就需要靠基建拉动吗?真的拉的动吗?还是要靠教育、科技和创新,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育是百年大计,基础中的基础,希望国家能重视起来,从基础的财政支出,到上层的理念引进和制度建设,以及看得见的程序来保障。
责任编辑:周玲
欢迎关扫码或者搜索关注公共号“政策聚焦”,每天推送时政新闻和专家解读,为您的投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