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时期,也是最好时期
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股市交易萎缩,行情普遍看跌,并持续较长时间的状态。从这个角度而言,现在这个时期,是最坏的时期。中美贸易战,金融去杠杆,企业去杠杆,房地产调控,各种债务风险,股市跌成狗,股民一片哀嚎和叫骂。。。
现在这个时期,又是最好的时期:长期投资者可以从容不迫地寻找自己合意的投资标的,犹如皇冠上的那颗明珠,悠然自在地建仓播种。。。直到某一天,当世界看上去一片光明,变成了最好的时期,股民们都欢天喜地的把家里的全部资金往股市搬的时候,现在播下种子的投资者,就可以欢快的收割了。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高增长的预期,市场往往会给予成长股相对较高的估值,即较高的市盈率。因此,“成长股”与“低市盈率”往往是不匹配的。而在熊市的情形下,由于市场的悲观情绪以及对优质股“可能还没跌到底”的心理预期,市场会对一些优秀的成长企业造成“错杀”,从而形成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若能找到并抓住这些机会,在此时熊市低估时买入,而在未来牛市高估时卖出,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收益。
低市盈率,高成长——投资皇冠上永恒的明珠
标准一:盈利增长预期能连续五年以上超过平均水平的公司
上市公司超乎寻常的长期盈利增长率,是促成多数股票投资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上市公司持续不断的增长,不仅会提高其盈利和股利,也可能会使市场愿意为这样的盈利付出较高的市盈率。因此,买入盈利开始快速增长的股票,投资者便有机会赢得潜在的双重好处——盈利和市盈率都有可能提高。
例如,贵州茅台曾因白酒塑化剂问题在12~13年间大跌到100元左右,市盈率到了11倍左右,而在后几年的业绩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逐渐被市场发掘出价值,股价涨势如虹,最高价达到了792.50元,市盈率达到了30倍以上。
标准二:合理甚至低估的市盈率
以相当合理的市盈率水平买入成长股,会有很大的优势。如果预测的增长数据最终证明是正确的,那就可能获得与“标准一”有关的双重益处:仅仅因为盈利增长了,股价往往就会上扬,而且,当以实现的增长率得到认同的时候,市盈率也可能上升。
举例:买入一只股票,每股盈利为1元,市价为7.5元。如果盈利增长到每股2元,市盈率也由7.5倍上升到15倍(因为该公司倍市场认同,其股票被看作成长股),那么你不只是让投入的钱增值1倍,而是3倍。这是因为你当初每股7.5元买入的股票,现在已每股价值30元(15倍的市盈率乘以2元的每股盈利)。相反,如果市场已经认识到了股票的增长性,并将其市盈率哄抬到远高于一般股票的高度,那么购买这样的“成长股”就会有风险。
这里的问题在于,很高的市盈率可能已充分反映了预期增长,倘若增长不能兑现,而且盈利实际上还下降了(或者实际增长只是比预期的慢),你肯定会赔钱。虽然预测股票的增长性非常的困难,但是,如果开始的时候市盈率就很低,那么,即便股票的增长性没有实现,盈利反而还下降了,投资者受到的打击很可能只是单一的;而如果公司后来的盈利情况真的如同投资者所料,那么所带来的好处却可能是双重的。
这个策略是一条使投资者赢面较大的投资佳径。
标准三:寻找可能受大众喜爱,有故事的股票。(锦上添花,不做强求)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并不是计算器,能计算出合理的市盈率,然后打印出或买或卖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都是感情动物——在做股市决策时会受到贪婪、恐惧、赌性等驱使。在投资者心中产生“良好情感”的股票,即使增长率只属于一般水平,也可能在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市盈率,而“福气没那么好”的股票,即使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它的市盈率也可能长期在低位徘徊。
如果某公司的增长性看来已确立时,那么其股票几乎必定会吸引一批追随者。但是市场并不理性,股票就像人一样,某人的表现可以让甲兴奋不已,却可能提不起乙的兴趣。
对投资标的的财务指标要求如下:
第一,成长性方面考虑过去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和未来两年的复合增长率。前者要求大于30%,且每年增长不低于10%;后者采用一致预期,要求大于20%,且每期的增长不低于10%。
第二,盈利能力方面考虑过去三年一期的ROE和R O I C。前者要求大于10%,后者要求大于7%。目前阶段社会的平均融资成本在7%左右,而股权融资成本在10%左右,所以以此作为选股的门槛。
第三,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选取过去三年一期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考核,要求该指标大于0。这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要求,对于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的企业,认为很难相信其品质。
具体选股标准如下:
如果你认可本文的观点,请多点赞并关注微信公众号“财当家”。